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 。这一壮举让郑和在历史上留名 。本文揭秘明朝航海家郑和简介 。
郑和,原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 。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剌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曾祖父伯颜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米的纳哈只,祖母温氏 。父马哈只(原名米里金)封滇阳候,母温氏 。族人自称咸阳世家 。马姓是汉化的阿拉伯语“Mahmud” 。由于郑和的祖父、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因此他从小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 。

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

文章插图
明初时,还是小孩子的郑和被俘虏,而当时很不幸被净了身,入宫做了宦官,由于他跟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因而被赐姓郑,累升至“内官监大监 。
永乐三年(1405年),与王景弘等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至非洲间的海洋),率领士卒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乘坐长四十四丈,宽十八文,满载瓷器、金银、丝绸等的宝船六十二只,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 。
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

文章插图
永乐五年(1407年)回国以后,又先后七次(一说八次)出国,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 。郑和的远航比西方的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而舰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的几倍 。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南洋各地至今仍保留有不少方关郑和的遗迹 。其随行人员马欢著的《瀛涯胜览》、费信著的《星搓胜览》、巩珍著的《西洋番国志》,记述了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1435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因病逝世 。
以上就是明朝航海家郑和简介,接下来为大家解密郑和七下西洋的目的 。
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 。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 。明成祖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 。和历代功利主义的封建帝王一样,明成祖也要宣扬国威,向外示富 。
【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到了永乐年间,由于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 。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 。同时他还想用扬威海外来缓和国内国内一部分人对他武力夺取皇位的不满 。有些书上说的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找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
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

文章插图
据说,“靖难之役”以后,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终 。明成祖的皇位是发动靖难之变后,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的 。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来,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 。明成祖怀疑他逃到海外避难,恐怕他将来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派郑和下西洋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以杜绝后患 。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
明代航海家郑和简介?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

文章插图
他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明成祖的皇帝诏书 。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 。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 。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 。第三件事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