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是一个母亲吗?曹操读书的特点

还不知道曹彰不愿读书 , 曹操用一计 , 激儿子成为著名将领的读者 ,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 接着往下看吧~
曹操一生除了南征北战 , 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孩子的教育 。他有25个儿子 , 最出名要数前4名 , 分别是老大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和四子曹植 。除曹昂早亡 , 曹丕和曹植都很好学 , 跟曹操合称“三曹” , 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最让曹操头疼的就是曹彰 , 这个老三不爱学习 , 整天嚷嚷读书没用 , 曹操为了挽救倔强的儿子 , 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个教育计划 。
曹操虽然戎马一生 , 但知道治理国家不能靠武功 , 要依文治 , 所以有意让儿子们读书 。曹操本身就是文武双全 , 曹丕和曹植继承了老爹的文学基因 , 而曹彰却只继承了老爹的勇武基因 。但其实曹操对曹彰的期望特别高 , 从名字就能看出一斑 , 曹彰 , 字子文 , 老爹就是希望老三能靠文学闻名天下呀 。可惜曹彰自小叛逆 , 不喜欢书本 , 梦想是当将军 , 他身长力大 , 擅长骑射 , 没事喜欢和狗熊摔跤 。一开始 , 曹操总是批评曹彰:你不好好读书 , 不学习圣贤之言 , 不学治国之道 , 一心舞枪弄棒 , 以后只是个匹夫罢了!

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是一个母亲吗?曹操读书的特点

文章插图
曹操为了制止曹彰顽皮 , 请来著名老师辅导曹彰读书 , 曹彰私下对朋友抱怨道:大丈夫一生就该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 , 率领大军东征西讨 , 建立功业!怎么能窝在书本里当个学究呢!
这个场景 , 就如同每个年轻人在懵懂时候做过的事 , 愣头青跟父母犟嘴:我有自己想干的事 , 你们就想干涉我的选择!父母只能苦口婆心地说:我们还不是为你好!只有读书才能过上好日子 , 熊孩子就是不明白!
可怜天下父母心 , 为了“矫正”曹彰的想法 , 曹操让曹彰说说自己未来的打算 。曹彰死不旋踵般地说:愿为将军 。
曹操问:就算是当将军 , 你要怎么胜任呢?
曹彰回答:我全副武装 , 亲自冲锋陷阵 , 有功必大赏 , 有过必重罚 。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 , 听到这个答案哈哈大笑 。从此之后 , 出征时都会带上曹彰 。曹操带上曹彰 , 是想让儿子知道打仗不是逞匹夫之勇 , 而是运筹帷幄 , 料敌先机 。希望通过真实残酷的战争打消儿子的将军梦 。
不过曹彰也不是个草包 , 经过几次战争 , 他逐渐成熟了 。曹操也认识到老三不是个嘴炮 , 而是个有执行力的狠人 。于是派曹彰率军北征乌丸 , 让雏鹰勇敢地飞出鸟窝 。
出征前 , 曹操警告了儿子:在家是父子 , 受命为君臣 。一旦出征 , 为父就不能护短了 , 一切要遵守国家法度 , 一定要谨慎!
曹彰没有让曹操失望 。他先是听田豫的计策 , 固守不出 , 然后等敌军撤退时才追击 。曹彰跃马扬鞭 , 一骑绝尘 , 率先射倒数名敌人 , 曹军全军突击 , 打退了敌军 。初战告捷 , 很多人以劳师远征为由 , 请求暂时休整 。曹彰反问道:我们远征千里 , 不就是为了打胜仗?怎么能半途而废!他力排众议 , 下令全军追击 , 如果有士兵落后 , 直接按军法斩首 。后来曹军急行军一昼夜 , 追上残敌 , 斩首数千 。战事结束 , 曹彰重赏了将士 , 众人无不叹服 。鲜卑人见曹军勇猛至此 , 于是归顺了汉朝 , 北方初定 。
【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是一个母亲吗?曹操读书的特点】班师回朝后 , 曹操见到曹彰 , 喜形于色 , 揪着儿子的胡子说:我的黄须儿真是个奇才啊!曹操的众多儿子 , 大多学文 , 只曹彰练成了猛将 。原本让曹操困扰不已的孩子 , 后来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
为人父母 , 如果无法认同孩子选择的道路 , 至少要听听他们的想法 , 父母并非永远都正确 。曹操虽不喜曹彰学武 , 但仍愿放手儿子去挑战 , 这一点开明的做法值得肯定 。但是话说回来 , 作为孩子 , 如果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愿望 , 应当积极用实干去证明自己 , 而不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 , 一上手却满地打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