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底下有哪些谋臣武将?曹操部下有哪些谋士

三国是拼人才的时代,在争人才方面一般认为刘备最用心而曹操做得最好,曹操三次颁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所以迎来了人才的大丰收,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 。
但这个说法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曹操第一次颁布《求才令》,也已是建安十五年(210年)的事了,赤壁之战都已经结束2年了,按一般看法,曹操开始走下坡路了,曹操前期事业辉煌、人才鼎盛,看来与这道法令的颁布无关 。
那么,曹操颁布《求才令》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说起来,这与一个人和一件事直接相关 。
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打算封田畴为亭侯,但被田畴拒绝了 。在曹操北征乌桓过程中田畴曾立下大功,他率部投奔曹操并给曹军指路,曹军才取得北征乌桓的胜利,论北征之功田畴当属前列,所以北征归来曹操就上表为田畴请功,准备封他为亭侯,食邑500户 。
但田畴表示拒绝,他的理由是,当初为了避难才率众人逃入山中隐居,已经立下志愿,从此“志义不立”,现在因此得利实在不是他的本意,所以反复推让 。对田畴的想法曹操开始表示理解,同时很钦佩田畴的品格,所以也不勉强 。
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了,但3年之后,也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又想起了田畴,“恨前听畴之让”,曹操认为这虽然成就了个人的志向,但“亏王法大制也” 。

曹操手底下有哪些谋臣武将?曹操部下有哪些谋士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曹操旧事重提,再次给田畴封爵,为防止田畴又谦让,曹操直接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了诏令,强调“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但田畴够倔的,仍然不肯接受,继续上疏陈述心志,甚至以死自誓 。
曹操也任起性来,不许田畴辞让,甚至想强迫田畴来接受封赏,但是田畴“至于数四,终不受” 。
封侯对臣子而言是无尚荣耀的事,和平年代很难有机会为朝廷建立特殊功勋,封侯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即使位至三公,手握重权,也未必能捞上封侯的机会 。
同时,拥有爵位不仅是一项荣誉,还享有实际的权力,被封为侯爵的通常都有食邑,也称封地,可以享受那里一定数量农户的赋税,这项权力可以世袭,对一个家族来说,既光荣又实惠 。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田畴居然不为所动,这当然是一种美德 。但当正式诏令已经颁布还要坚持拒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美德就变成了固执和抗命 。这件事也容易引起议论,有人会以为田畴因为对曹操不满而坚决不从,这就成了一桩政治事件 。
所以有关部门认为田畴的做法有问题,是“狷介违道,苟立小节”,也就是以自己的小名节来对抗公理,建议免除田畴的一切职务,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
曹操其实也有些不高兴了,从对田畴的欣赏变成了不理解,面对有关部门上报的请示,曹操却有些犹豫,对田畴这样的名士他一向很尊重,即使政治观点有所不同,他也尽量给予理解和宽容,要治田畴的罪,曹操一时下不了决心 。
曹操把这件事交给儿子曹丕去办,让他与大臣们讨论,拿出处理意见,这么做是对曹丕的一次锻炼,看看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 。
曹丕就这件事与一些大臣进行了讨论,最后将意见呈报给了曹操 。曹丕认为田畴的举动跟当初子文辞禄、申胥逃赏相同,应该予以鼓励,不能强夺他的志愿,这个观点事先已得到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等重臣的支持 。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曾担任令尹,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坚持不接受俸禄;申胥即申包胥,他也是楚国的大臣,曾经立下大功,楚王要奖赏他,他就逃跑不接受 。按照曹丕的意见,田畴不仅不能治罪,而且应该予以褒奖 。
曹操对这个意见显然有所不满,虽然他没有直接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但随后又下令继续给田畴封侯 。这不是曹操的固执,而是这件事不断发酵后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已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了,处理不好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 。
【曹操手底下有哪些谋臣武将?曹操部下有哪些谋士】
曹操手底下有哪些谋臣武将?曹操部下有哪些谋士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按照曹操的意思田畴最好能改变初衷,这样对大家都好 。曹操听说夏侯惇跟田畴的关系最要好,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夏侯惇,让他去做田畴的工作 。
夏侯惇是个武人,田畴是个文人,他们是如何建立私人友谊的不太清楚,但既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就得把它办好 。夏侯惇知道这件事不好办,索性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架式,找个借口直接住到了田畴家里,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