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激光雷达研究( 三 )


1)机械式激光雷达:研发最早,技术最为成熟,特点是竖直方向排列 多组激光束,通过 360°旋转进行全面扫描 。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 强,因此最早应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研发领域,但高频转动和复杂机械结 构使机械式激光雷达使用寿命过短,易受损坏,难以符合车规,不适合 量产上车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激光雷达研究

文章插图
2)混合固态分为转镜、MEMS 和棱镜三种
a)转镜式:激光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不动,只有扫描镜在做机械旋转,可实现 145°的扫描 。优势是容易通过车规认证,成本可控,可以量产 。全球第一款通过车规认证的法雷奥 SCALA 转镜式激光雷达于 2018 年搭载于奥迪 A8 。
b)棱镜式:用两个楔形棱镜使激光发生偏转,通过非重复扫描,解决 了机械式激光雷达的线式扫描导致漏检物体的问题 。点云密度高,可探 测距离远,可实现随着扫描时间增加,达到近 100%的视场覆盖率 。但 机械结构更加复杂,零部件容易磨损 。
c)MEMS:通过控制微振镜以一定谐波频率振荡发射激光器光线,实 现快速和大范围扫描,形成点云图效果 。机械零部件集成化至芯片级别,减少激光器和探测器数量,尺寸大幅下降,提高稳定性同时量产后成本 低、分辨率高,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选择 。但有限的光学口径和扫描角度 限制了测距能力和 FOV,悬臂梁长期反向扭动,容易断裂导致使用寿 命缩短 。因此我们认为,MEMS 是过渡期的暂时选择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激光雷达研究

文章插图
3)固态激光雷达主要包括 OPA 和 Flash 两种类型
a)Flash:利用快闪原理一次闪光成像,发射端采用 VCSEL,接收端 短距离探测可用 PIN 型光电探测器,远距离探测可用雪崩型光电探测 器 。短时间发射出一大片面阵激光,再借助高度灵敏的接收器,来完成 对环境周围图像的绘制 。Flash 因其芯片级工艺,结构简单,易过车规,成为目前纯固态激光雷达最主流的技术方案 。但功率密度低,导致其有 效距离一般难以超过 50 米,分辨率也较低 。
b)OPA:利用相干原理,采用多个光源组成阵列,通过调节发射阵列 中每个发射单元的相位差,来控制输出激光束的方向 。优势是完全由电 信号控制扫描方向,无任何机械元件,体积小,扫描速度快,精度高,一个激光雷达就可能覆盖近/中/远距离的目标探测 。但是该技术对材料 和工艺要求极为苛刻,易形成旁瓣影响光束作用距离和角分辨率,技术 壁垒高,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真正落地还需时间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激光雷达研究

文章插图
2.3 测距方式:主流采用 ToF 方案,未来 FMCW 和 ToF 将并存
测距方式主要分为 TOF、FMCW 和三角测距法三种 。
1)ToF(飞行时间):根据发射激光与回波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得到目标 物的距离信息,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精度高的特点,在激光雷达传感 器领域应用多年 。
2)FMCW(调频连续波):通过回波信号与参考光根据相干原理得到 频率差,从而间接获得飞行时间反推目标物距离 。
3)三角测距法:由激光器发射激光,线性 CCD 接收反射光,不同距 离的物体成像在 CCD 上不同的位臵 。根据三角公式进行计算,推导出 被测物体的距离 。独特的测距方式决定了其精度低,测距短,应用较少 。
智能汽车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车载激光雷达研究

文章插图
目前市场主要采用 ToF 方案,如机械式、混合固态、固态等常见扫描 方式均采用 ToF 原理进行测距 。但 FMCW 具有灵敏度高(高出 ToF 10 倍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长距离探测,功耗低等优点,越发受到激光雷达产业链重视,我们认为随着未来技术迭代,FMCW 将与 ToF 在市场并存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4 接收系统:探测器由 APD 逐渐向 SPAD 发展,最终有望走向 SiPM
按接收系统的探测器类型分,逐渐由 APD 向 SPAD 发展,最终有望走 向 SiPM 。探测器根据增益能力不同,可以分为 PIN PD、APD、SPAD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 SiPM(光电倍增管)四类 。
1)PIN PD(光电二极管):成本较低,缺点是探测速度较慢,适用于 不需要增益的 FMCW 激光雷达 。
2)APD(雪崩光电二极管):技术成熟,缺点是探测器噪声较高,是 目前主流 ToF 激光雷达的主要选择 。
3)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具备单光子探测能力,灵敏度高,可 实现低激光功率下的远距离探测能力,但过于敏锐的接收特征也提升了 电路设计等工艺的难度,抬高了制造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