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松锦战役?如果松锦大战明朝获胜

发生在1639年历时3年的松锦之战,是明清生死存亡,而又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 。为此,双方均投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以皇太极的智慧,和八旗子弟这支虎狼之师的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而终结 。此役,为日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扫清了障碍,并奠定了基础 。
一 松锦之战的背景
明朝末年,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以“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大统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太祖努尔哈赤又以“七大恨”为由,发动对明宣战 。自万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1618年)抚顺第一次与明廷交锋,至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 。在近30年间,对明清兴亡产生深远影响的战役有三: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和松锦之战 。
【明末松锦战役?如果松锦大战明朝获胜】当说,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正式军事冲突的开端;沈辽之战是明清激烈军事冲突的高潮;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清辽东军事冲突的结束,双方军事僵局的打破——明军顿失关外的军事凭藉,清军转入新的战略进攻,为定鼎燕京、入主中原奠下基础 。这是最大的政治背景 。
明“宁远大捷”致使清军在辽西的军事政治行动受阻 。为此,皇太极审时度势,在内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思想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 。与此同时,征服了漠南蒙古,使林丹汗走死青海湖;曾两度用兵朝鲜,使李廷臣服于清,极大瓦解了明廷的势力 。继而又出兵统一了黑龙江流域,从新满洲得到了充足的兵源;期间,还多次绕道入关作战,消耗了明廷的实力;同时也掠夺了大量物质充盈国库 。(1636年)四月,皇太极弃汗称帝,改后金为清,这无疑是向明公开挑战 。皇太极称:“今为敌者,惟有明国耳 。”大举进攻明朝,决计夺取锦州,打通辽西入关通道,的时机已经成熟 。
而这个时期,明朝早已是“纪纲紊乱”、“吏治腐败”、“财政竭绌”、“边备废弛”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恶化 。大顺李自成的起义军正风起云涌般攻城掠地 。明王朝陷入腹背受敌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 。

明末松锦战役?如果松锦大战明朝获胜

文章插图
恰在这时,皇太极发动了松锦之战 。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战争经历了三年 。此役是一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大对决 。
二 松锦之战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系东北边防,防卫清人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 。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
明廷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驰援锦州解围 。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窥探锦州势态 。由于当时明朝财政困难,兵部尚书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余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 。杨国柱中箭身亡 。之后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著,“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皇太极带病急援,“上行急,鼻衄不止”,昼夜兼行500余里,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 。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 。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分成两路突围,届时“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 。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转饷路绝,阖城食尽” 。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 。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 。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 。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 。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歼敌十三余万众,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数万计 。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