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朱允炆如果不削藩会怎么样

说到建文帝朱允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 。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不过,摆在这位21岁皇帝面前的,却是几位不太好对付的叔叔,其中以燕王朱棣最难搞 。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朱允炆就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 。
当时朱元璋对他说,我给你留下了几位叔叔,让他们去守护边疆,你就可以在家里安稳地做皇帝了 。朱允炆却问朱元璋说,外敌入侵可以靠叔叔们对付,但如果叔叔们有异心,我该怎么办?
在与朱元璋的对话中,朱允炆提出了一套完美计划:先用德争取、再以礼约束、再不济就削藩改封地,实在不行只能拔刀相向 。
按理说朱允炆的想法没有问题,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许 。但为什么当朱棣真的造反时,朱允炆却输的一塌糊涂呢?

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朱允炆如果不削藩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简单来概括,朱允炆输在了这三个方面:
1.班底不行,能说会道的多,缺少能上阵的武将
朱元璋也意识到,如果把几个虎视眈眈的儿子,留给自己的孙子,风险不小 。于是他选择了一些人帮助朱允炆料理天下 。不过朱允炆身边的帮手,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 。
比如,以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为代表的班底,都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 。像齐泰,虽然他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但却彻头彻尾是个读书人 。还有黄子澄,虽然满脑子天下抱负、宏伟目标,理论也一套一套的,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不适用 。
黄子澄曾拿出“汉代七国之乱”被镇压的事情,安慰朱允炆 。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汉代七国之乱可以被镇压,武将周亚夫功不可没 。可是当时朱允炆身边,根本没有像周亚夫这样的人 。
在班底选择上,朱元璋有着逃脱不了的责任 。当年,他为了减少开国功臣对大明王朝疆域的威胁,杀掉了很多武将 。这就导致当朱允炆需要能为他征战沙场的人的时候,却挑不出来一个 。
朱允炆身边的老将只有一个叫耿炳文的,这个人虽然也是开国元老,但他没有被除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善于进攻,只善于防守 。这就导致后期朱允炆在对抗朱棣时,军事力量处于劣势 。
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朱允炆如果不削藩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反观朱棣这边,能够帮助他起兵造反的“能人”不少,其中以姚广孝为代表 。起初对于造反,朱棣也曾犹豫过,虽然他有野心,但他也觉得做一代藩王,衣食无忧也挺好 。
正是姚广孝帮助朱棣看清了朝廷削藩的打算,让朱棣早做准备 。当战争打响时,姚广孝在军事策略上,也给了朱棣很多帮助,指导他避开济南,直攻京城 。
2.策略失败,想疾风劲雨,却又错失时机
建文帝朱允炆一即位,就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想赶快除掉这些叔叔们的威胁,他在一年之内,火急火燎地处理了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 。在这个过程中,朱允炆完全没有按照当年跟爷爷说的,先用德争取、再以礼约束的步骤,上来就削了藩 。
他的一系列做法,也让燕王朱棣走上了不得不反的道路 。不知道当时朱棣内心OS是不是这样的:你让老子安心守边疆,你却在不断修理其他藩王,这不是在杀鸡儆猴吗?
然而在对付朱棣上,朱允炆却又放慢了脚步 。也许他担心自己势力抵不过朱棣,想从容应对 。可问题就是,他已经拉开了削藩的大幕,却在关键时刻慢下来,不就留给燕王朱棣以喘息的时机了吗?
其实,当时围绕着削藩策略,朱允炆团队中就有两派声音,一派是齐泰为首的,主张直接对付燕王,而另一派以黄子澄为首,提出先除掉其他藩王再对朱棣下手 。朱允炆选择了后者,他想用曲线的方式迂回地解决朱棣,但恰恰是这种方式给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
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朱允炆如果不削藩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相反当朱棣确定“造反”后,他就开始一步步谋划,推进自己的目标 。他先是靠装疯,扰乱朱允炆的视线 。当装不下去时,他又开始采取措施硬拼 。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支持,他搞定了善于谋划的宁王,把宁王部下的朵颜三卫骑兵收入囊中,增加自己的战斗力 。
在面对朱允炆派出的老将耿炳文时,朱棣没有轻敌 。当他知道对方部队分散时,没有一举进攻,而是特意放出消息,告诉对方自己在逼近,等耿炳文把部队聚拢后才发起进攻 。朱棣知道如果自己贸然发起进攻,耿炳文散开的部队会形成包围,让自己腹背受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