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曹文轩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得主:儿童文学不是讨好孩子,而是呈现“果壳”里的世界2020-12-02 18:00来源:当代教育家
_原题为: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得主:儿童文学不是讨好孩子,而是呈现“果壳”里的世界
正文共4500字;阅读时长15分钟
斩获“第二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后,杨娟的儿童小说《青春恰自来》于2020年6月问世,很快又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收入“2020年8月中国好书榜单” 。而本书的作者杨娟,仍在上海赫德学校的教室里默默耕耘,打磨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程,见证着学生的成长 。
一本儿童小说究竟有怎样的魔力?杨娟在获奖的一年里经历了什么?时隔十月,本刊采访人员再次采访杨娟,听她讲述这个“大距离星之光 ” 。
用故事照亮孩子的生命
——《当代教育家》专访杨娟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曹文轩儿童文学获奖作品】“即使困我在果核之中,我仍是无限宇宙之王 。”
《当代教育家》: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青春恰自来》这本书吧 。
杨娟:一个寻找水源 ,一个找到内心真正活水源泉 ,一个希望与爱 ,一个被历史照亮 ,一个每个人都在改变。
《当代教育家》:您创作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
杨娟:当时是2018年春节期间,我的第一本书《把信写给林小夏》刚完成不久,我偶然听到梁俊老师创作的《苔》 。听的时候,我整个人好像就被定住了,看着那个画面,看着那些孩子,我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照亮了我,我想要去写一个故事 。然后我就开始向我的回忆去索取资源 。

曹文轩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曹文轩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文章插图
十年前,我曾经在石门坎支教,我那段时间就一直在回忆那段经历 。当回忆的时候,回忆会对你的记忆进行重塑,我也开始从最初的感动中明白了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环境和时代 。即使是偏远的乌蒙山,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挣扎,有自己的希望,有自己的渴望,我想要写出的就是那里的人们的这种挣扎,希望,和渴望 。“即使困我在果核之中,我仍是无限宇宙之王 。”封闭的大山挡不住人们的渴望 。心有花木,向阳而生 。
展开全文
《当代教育家》:书中“水”和“干旱”的场景一再出现,您是在用这种意象指代石门坎的现状吗?
杨娟:对,因为其实所有的时代都会遭遇到干旱 。干旱不仅仅是指地面的这种干旱,更是心理上的一种渴望 。其实每个人都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实现“更大的自我”的愿望 。就像毛毛虫有变成蝴蝶的一种渴望,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心里都有着一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干旱”就隐喻着这样一种渴望 。
这是从自我层面来讲的 。从社会层面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境遇 。正是这种渴望,正是这种在有限的果壳里寻找无限的渴望,才推动时代进步 。
《当代教育家》:青苔和普军身上的渴望是怎样的?
杨娟:你可以看到青苔她很渴,她老觉得内心有一首歌,她想要唱出来,但她还不清楚那是什么 。而普军则代表一种更加现实的层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 。他爱自己的家乡,也对家乡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他的父亲酗酒而死,母亲也去世了,他知道如果日子这样过下去,他会走上父亲和叔叔的老路 。他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他觉得他的日子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头了 。普军代表着那一代人对于改变的渴望,有了这样的渴望,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现在的石门镇因为国家扶贫计划有了极大的改观,家家住上了整洁的楼房,通水通电通路,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 。石门的振兴,时代的前行,需要很多觉醒着的、渴望着的、改变着的“青苔”和“普军”们 。
《当代教育家》“:活水”是什么?
杨娟:活水在他们的内心,是人们对自身成长的一种渴望,但是需要我们去寻找 。
《当代教育家》:石门坎的孩子要如何找寻“活水”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