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很出名让人很难忘 七十年代电影


有些很出名让人很难忘 七十年代电影

文章插图
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一些著名和难忘的)
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的十年前后,国产电影很少,有人统计总共只有55部故事片 。真的不多,平均每年五六个 。
由于正在拍摄和发行的影片很少,很多影片会在电影院或大操场反复放映,这也使得有些影片家喻户晓,几乎妇孺皆知 。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春苗、海霞、创业、突围、青松岭、晴天、侦察兵、金光大道、凶斗无名川、闪闪红星等等 。
当时“春苗”“破局”等特殊题材的电影,上映后都会引起轰动,成为政治斗争的风向标 。作为普通人或者孩子,重点不在这里 。他们会发现春苗,海霞,青松岭,闪闪红星里面的剧集都很好听,所以会流行很久 。电影中也有反派往往比高大上电影中的正面主角更出彩,非常令人难忘,比如《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突围》中那个讲马尾和非洲斑马作用的学院派导演等等 。

这期间重拍了一些经典老电影,比如《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兵》《少年一代》等 。在这类电影中,故事情节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电影由黑白变成了彩色,有的变成了宽屏,人物对话也变得更加纯粹和标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原来黑白电影的质朴味道 。好在这些翻拍的大多是战争题材,比较符合孩子的口味 。印象中,1974年翻拍的《渡江侦察兵》很不错,看过很多遍 。其中国军的情报总监说的太生动了,太有味道了 。

在这期间,许多歌剧被搬上了银幕,尤其是京剧的样板戏 。比如1965年的《红灯记》(京剧),1970年的《见证胡伟》(京剧)和《红色娘子军》(舞剧),1971年的《沙家浜》(京剧)和《白毛女》(舞剧),1972年的《海港》(京剧),1972年的《京剧》 。《杜甫山》(京剧)、《平原之战》(京剧)、《1974年的运粮路》(湖南戏)、《草原的孩子》(舞剧)、《渡口》(河北梆子)、《红灯笼》(维吾尔戏)、《挑煤渣》(1975)

至于不太出名的电影,有《红雨》、《阿勇》、《金锁记》、《反击战》、《同心大坝》、《战舰平台》、《罗晓》、《枫树湾》、《锁龙湖》、《牛角石》、《车轮滚滚》、《烽火少年》、《黄河少年》、《激流勇进》等 。《雷雨前》、《铁巨人》、《青春似火》、《辉煌岁月》、《山中红梅》、《芒果歌》、《南海长城》、《第二春》、《大漠春光》等 。许多人甚至没有看过这些电影 。
依稀记得看过《一对安全带》、《难忘的战斗》、《沸山信息资源网》、《阿夏河的秘密》、《向阳院的故事》、《欢腾的梁潇河》、《无影灯下的银针颂》、《晴天》、《真-郭解》、《红色年代》、《红色春节》 。

说到那个时代的电影,一定不能忘记翻译和制作 。翻译的作品大多是战争题材,很少有枯燥的说教和煽情的段落,所以节奏紧凑,场面激烈,受到大家的欢迎 。
其中以韩国电影最多,比如在辉煌信息资源网阳光里,山之鹰,大地之子(第二集和第三集),一个士兵的故事,血海(第一集和第二集),在铁路线上,一个自卫队员发生了什么事,我经常看的空电影的中间阶段有《看不见的前线》《盛开的花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姜和尹姬的缘分》《本色》等等 。

越南电影有《森林之火》《战斗在继续》《火》《前方的呼唤》,我也经常看陈老师的《松林》和《回乡之路》 。
当然也有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的译制作品,经常看,比如《第八铜像》《沿海风雷》《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山鹰之歌》《创伤》《最后的子弹》《多瑙河的浪潮》 。
那个年代的电影技术条件和投入都非常有限,所以都是小制作,没有大片,更不用说用了多少特效 。但演员大多朴实,表演生动自然,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所以接地气,很少有胡编乱造的东西,看多了也不觉得心烦 。

【有些很出名让人很难忘 七十年代电影】在那个时代,娱乐形式很少 。看电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好的消遣和精神享受 。所以很多电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久久难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