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官僚是谁?明朝哪些事儿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 。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文章插图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 。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 。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 。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
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 。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 。
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
文章插图
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 。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 。
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 。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 。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 。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 。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 。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 。他绝望了 。
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 。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文章插图
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 。
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 。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 。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 。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 。”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 。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 。
满朝文武心照不宣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 。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 。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 。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文章插图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 。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 。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 。
推荐阅读
-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是什么下场?魏忠贤是真太监还是假太监
- 有趣有哲理的小故事?有哪些经典的有哲理的小故事
- 明朝朱棣是马皇后亲生的吗?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
- 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明朝一共杀了多少倭寇
- 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昭君出塞
- 明朝的时候为什么用太监做官?回到明朝做太监
- 明朝太监乱政?明朝为何重用宦官
- 晨会励志小故事及感悟?晨会激励小故事及感悟
- 近视手术后注意事项
- 每日成语故事 | 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