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论文

历史上,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家争论的话题 。在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应该是第一个探讨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人 。他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做中学”等:条教育思想 。其次,在我国,以陶行知,为主要代表的生命教育学派,也提出了“生命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与学相结合”的重要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中国特定国情下杜威教育生活思想的继承和延伸 。不难发现,陶行知的“生活就是教育”可以说已经把杜威的“教育就是生活”翻了半个筋斗,但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 。首先,我们将对两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 。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一、关于“教育就是生活”和“生活就是教育”的论述
1.杜威“教育就是生活”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于1896年创办了“大学实验学校”,并于1897年发表了关于教育理念的纲领性著作《我的教育信条》 。他的教育生活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这是美国社会转型的分水岭,美国正经历着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给社会、文化和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极度不平衡 。学校教育腐朽而僵化,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孩子的成长需要,使孩子在学校受到压抑 。
作为美国进步运动的代表,杜威第一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就是生活” 。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是生活的必需品”[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和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它从一开始就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旨在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杜威的“教育就是生活”主张教育必须依靠生活,改善现实生活 。通过教育,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有知识和能力来建设更好的生活 。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杜威教育生活思想中的另一个命题“学校就是社会”,关注的是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关系 。他在《我的教育信条》讨论“什么是学校”时指出,“学校主要是一个社会组织 。因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所以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2]JL儿童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他的生活过程,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经历为内容,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做中学 。“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紧密结合,即儿童在活动和学校生活中得到的满足和乐趣 。
二是通过教育创造比现实生活更美好的生活,从而使社会生活更加完美和美好 。[3]杜威倡导的是让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使教育既满足儿童的需要,又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2.陶行知“生活就是教育”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陶行知中继承并创新了杜威的“教育生活论” 。20世纪初,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教育水平低,普通民众缺乏受教育的机会 。意识到中与美,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上的巨大差异,陶行知“翻了半个筋斗”了杜威的“教育生活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论” 。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这一生命教育理论在他创办的中,晓庄农村师范学校付诸实践 。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只有在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用和真正的教育 。你必须过你想要的生活,接受你想要的教育 。自1927年以来,陶行知在中晓庄师范学校先后讲授过“性工作工具主义教育”和“生活即教育”,形成了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4]中在他的“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原始的、自立的、必要的生活教育 。[5]因此,生活教育就是教育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了生活前进的需要而教育,教育应该通过生活的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杜威的“学校就是社会”被推了出来,而陶行知则提出了“社会就是学校”,主张学校应该真正被接受为人类社会的中,学校和社会应该开放和融合 。[6]陶行知说“社会就是学校”必须在“学校就是社会”可以说之前实现 。在我们谈论“教育就是生活”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能够实现“生活就是教育” 。只有这样,学校才是学校,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学校 。[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