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礼仪之邦的诗?关于礼仪之邦的名言( 三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齐州送祖三》) 短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王昌龄《长歌行》)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 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钱起《再得毕侍御书闻巴中卧病》) 。
5.关于礼仪的古代诗词,以及【礼与仪】的议论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所以,探讨“礼仪”,我们从中国古代对礼仪的理解开始 。
“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 。我国古代礼仪往往既是祭祀鬼神的仪式,又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
(一)礼 “礼”在我国古籍中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仪文化 。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具体来说,“礼”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礼是安邦定国之根本 《左传·隐公十五年》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
《左传·昭公十五年》云:“礼,王之大经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国语·晋语》云:“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 。”
《论语·先进》云:“为国以礼 。”《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云:“民之所由行,礼为大 。
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明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之疏数之交也 。”《礼记·庙礼上》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
……道备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荀子·大略》云:“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
《礼记·礼器》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忠信,礼之本也 。
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礼起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是安邦定国之根本 。
在我国古代是包括法律、道德伦理在内的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2.礼通理 《礼记·促尼燕居》云:“子曰:‘礼也者,理也 。
乐也者,节也 。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 。”
’《疏》云:“理,谓道理,言礼者使万事合于道理也 。”《礼记·乐记》又云:“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
《管子·心术上》亦曰:“礼者,谓之有理 。” 礼通理,它有道理、事理的意思 。
元曲《儿女团圆》中说:“这个孩子无礼,心肝儿般知重他哩 。”元曲《玉壶春》中又说:“这穷厮无礼 。”
这里“无礼”都是指的“无理” 。《广韵》又云:“礼,得其事体也 。”
“得其事体”就是知其事理的意思 。3.礼是对人的尊敬和礼貌 《礼记·月令》云:“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
这里的“礼”,作“尊敬”解 。《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云:“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爱实者礼之 。”
这里也作“尊敬”解 。元曲《竹叶舟》中说:“这秀才不礼我也 。”
也就是“这秀才不尊重我”的意思 。4.礼指礼物 《礼记·表记》云:“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