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明末大将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人无完人,在漫长一生中总会有所成就,也有失败之处,常常对错难分 。对于一些在历史上留名或者伟大的人来说,功过会被放大,也同样难以区分衡量,更多只能留待后人议论评说 。明朝的袁崇焕便是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虽然有许多为人称道的地方,但也遭到了巨大的唾弃,死后更是被百姓恨之入骨 。
进士出身,一片赤胆忠心弃文从武
袁崇焕自幼便颇有胆略,喜爱游历 。热衷与友人讨论军事,研究各种兵法的优劣,有志向服务于边疆事务 。每每遇上退役士兵,一定要向人了解边境生活,请教军事情况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了进士,继而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天启二年,因御史侯恂举荐其有军事才能,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
当时恰逢后金兵势强劲,攻下广宁,于是朝廷对山海关的镇守问题议论纷纷,不甚乐观 。袁崇焕便站出来,只身出关前去考察地形,分析局势 。返京后,袁崇焕自信地向朝廷保证,只要有充足的兵马粮饷,他便能一人守住山海关 。于是袁崇焕凭其胆识升任兵备佥事,朝廷还给予他招募士卒的权力,令他负责驻守山海关 。
文章插图
袁崇焕前往边关时,山海关外已经被哈剌慎诸部控制 。之后不久,哈剌慎诸部归顺大明,袁崇焕便被其上级王在晋派去安置辽东的难民 。当时夜间的边疆地区郊外常会有猛兽出没,但是袁崇焕却丝毫没有畏惧,连夜启程,赶在四更时分便进了城,城内的将士无不赞赏袁崇焕的果敢,佩服他的勇猛 。
在援助与后金抗衡的十三山时,袁崇焕曾与王在晋等人产生分歧,当时的大学士孙承宗经过考察实际情况采纳了袁崇焕的意见 。由于军事才能不断得到展现与认可,袁崇焕也日益受到重视与任用 。而袁崇焕不负期望,既可以对内安抚民心、整饬军纪,又可以对外镇守边防、抵御外敌 。
可以看出,袁崇焕性格相当果断,既然志在军事,心系边关,便不仅只是关注军事状况,而是毅然决然地弃文从武 。相比在动荡不安的边境任职来说,原本的文官职位显然更为轻松 。在不安的年代中,许多人会想要寻找一份相对的安宁 。袁崇焕没有这样做,他不甘于平凡庸碌地得过且过 。而袁崇焕的英勇与对家国的忠心,也令他必然会奔赴边境与战场 。
文章插图
行事欠妥,埋下诸多生死隐患
【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明末大将袁崇焕之死】任职兵部后的袁崇焕成绩斐然,曾成功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 。宁远之战后,后金的首领努尔哈赤逝世,继任者皇太极迫于形势向袁崇焕议和,而议和一事明朝朝廷一开始甚至并不知情 。
天启七年,后金军队在议和之时突然进攻朝鲜,朝中纷纷猜测这是议和所致 。起初表示赞许的明熹宗也改变了态度,明令禁止 。但是袁崇焕则坚持己见,认为应当在后金主攻朝鲜之时,利用缓兵之计,趁机修建防御工事 。最终在议论纷纷中,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基本得以完成 。
虽然袁崇焕有军事头脑,也颇有自己的一套规划,但是他同时缺乏对自身所处位置的清醒认知 。在政治机构中,许多事情并非自认合情合理,便可以擅自做主,或者一意孤行,协调沟通反而是工作落实的坚固基础 。所以袁崇焕固然自信满满,有果断的行动力,但也因此更容易形成令人误解的局面,埋下为人利用的隐患 。
当时的朝堂上,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小人宦官魏忠贤掌握着大权 。魏忠贤不仅迷惑皇帝谋取权势,更利用手中特权残害忠良 。天启六年,已在辽东四年的袁崇焕,深知魏忠贤在朝廷的地位,为了不得罪这个掌权之人,便开始极尽奉承讨好 。
文章插图
袁崇焕不仅屡屡向皇帝称赞魏忠贤的才能,还同当时许多大臣一样,请求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以供他人参拜 。袁崇焕算是较早提出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大臣,他还为立生祠一事写了一篇称赞魏忠贤的才能与功劳的文章 。
倚杖如此奸臣的权势,袁崇焕虽能得到一定的益处,但也决定了他会被卷入更大更深的漩涡中 。也许对袁崇焕来说这只是形势所迫,但是他的态度和行动却已经不能称之为权宜之计 。对权势妥协之深,究竟是否算审时度势,也成为日后袁崇焕人生的争议焦点 。
推荐阅读
- 唐朝最后的名将?他才是大唐的第一名将
- 明末著名抗清将领?明末五大名将
- 明末私人武装?明朝灭亡后锦衣卫去哪里了
- 张飞打败的名将?张飞军事能力怎么样
-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明朝末年农民起义
- 明末松锦战役?明清松锦大战
- 姜维为什么一直要北伐?姜维北伐时手下的名将
- 明末松锦战役?洪承畴松山之战
- 崇祯帝是怎样把魏忠贤拿下的?明末宦官魏忠贤
- 抗匈奴第一名将?匈奴第一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