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回归冲上9.7,这TVB神作我又可以了!( 二 )


早在1982年 , 安仔就凭借举报招聘骗局“出道” 。
1987年 , 更是靠着投诉烧肉铺 , 一诉成名 。



起因是当年许多烧肉铺 , 有个约定俗成的做法——“买烧肉搭烧骨” 。
一般顾客几乎都会选择默认纵容这种“潜规则” , 但安仔却绝不愿吃这种闷亏 。
他上前理论 , 对方却说他“傻傻的” 。



于是他一通电话打给999(香港报警电话) , 投诉对方没有给他足够分量 。
并且这段仇一记就是半辈子 , 直到前几年将对方告到关门闭店 , 才算罢休 。



投诉 , 成为了梁安国生活中的一部分 。
作为政府部门热线的常客 , 不少官员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疼 。
安仔360度无死角的维权意识 , 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 。
就算当年接受TVB的访问 , 也曾向节目组讨要在他家打灯用的电费 。



除了把投诉当武器 , 安仔还有许多另类的“生活哲学”——
因小儿麻痹留下残疾的他 , 钟意体面的打扮 。
任何时候都打着领带 , 穿皮鞋 , 甚至在家下厨时也不例外 。
最讨厌别人说他傻 , 或者购物时短秤 。
为了买东西少吃亏 , 他素有囤货的习惯 , 面粉一买就是50磅 。
宁愿吃不完放在家里发霉 , 也不能让无良商家多赚一分钱 。




在80年代的多数人眼中 , 安仔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

当年斤斤计较 , 事事投诉的他 , 如今过得怎么样?



以往节目组寻人 , 大多要走过千山万水 , 经历千辛万苦 , 还未必能找到 。
而这一次的主角安仔 , 却主动给电视台打来电话 。
“你们来找我 。
我最近变了 , 不一样 。
如果你们来访问我 ,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 ”



安仔让节目组来找自己 , 却并没有直接留下地址 , 而是买了一个关子:
“你可以致电特首办 , 问问林郑月娥 , 是否认识梁安国?
林郑月娥是香港特首 , 我是“元朗特首” , 人人都认得我 。 ”
“你跟司机说 , 我找元朗特首梁安国 。
他会告诉你哪里下车 。 ”
投诉王的privilege已经尽数体现了 。



于是几位主持人依言照做 , 乘上去往元朗的大巴 ,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司机打听 。
没想到司机瞥了一眼照片 , 便脱口而出:“元朗特首 , 很有名的!”
接下来 , 一路靠着街坊指路 , 轻松找到安仔家门口 。


镜头里 , 瘦瘦小小的安仔一瘸一拐地从胡同里走出来 , 与响当当的知名度形成巨大反差 。




当年的小青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 身形也愈加佝偻 。
但依旧悉心打扮 , 装备齐全 。
领带 , 西裤 , 皮鞋 ,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 连吊牌都还没拆 。



他将主持人带到家中 , 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屋子几乎无处下脚 。
多年前母亲去世后 , 安仔从公屋搬到乡下 , 房子比以前大了一倍 , 囤货也更加“豪横” 。
衣服一买就是30件 , 各种巴士模型摆满了整面墙 , 鱼翅、鲍鱼一类的海货更是以冰箱为单位的囤 。
“当于有时思无时 , 勿到无时思有时”是他的生活信条 ,
精打细算不只为了省钱 , 更成为了一种乐趣 。



录音机买了60部  , 录音带买了几百盒 , 是因为这些过时的产品已经没有地方卖了 。
多囤一些 , 便不怕那些改不掉的爱好与习惯被时代甩下 。




除账本外 , 安仔还有另外一本厚厚的笔记 。
那是他的“诉簿” , 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他要反应的问题 。
打开它 , 他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行政长官办公室的电话 , 他早已熟烂于心 。



熟练地拨号 , 精准地点名 。
然后一边静待对方转接 , 一边翻看着诉簿 , 准备开工 。
小巴超载 , 投诉!
违规停车 , 投诉!
乱丢垃圾 , 投诉!
事事关心 , 样样投诉 。
纵横投诉界四十年 , 眼里容不得半粒沙 , 俨然成了正义的化身 。



但看着看着 , 观众好像又会意识到哪里不对 。
平时生病发烧 , 都是召唤救护车 。
一日想搭救护车打疫苗被拒载 , 便立刻致电高层官员 。



外出吃饭 , 食物不合口味 , 他会找老板理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