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弓箭为什么往天上射?古代打仗弓箭的威力( 二 )
《周礼·司弓矢》记载:“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堪质者 。”
弓弩的最初使用便是针对皮甲,为了行动方便,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不会全身穿戴防护周密的重甲,所以仍然避免不了被射杀 。
再者,实际上由于技术、制作原料以及等级的限制,甲胄的穿戴在东周时期便已形成体系,有一定的等级差别 。观察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可知,不是所有士兵都能够穿上制作精良,防护周密的铠甲 。
甲胄制作工艺繁琐,甲片成型之后,需要在甲片上开凿小孔,然后用皮条编缀,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的甲片层层叠加,使甲片上下左右连接到一起,甲胄的制作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 。
因此,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士兵所穿的盔甲,仅仅能做到简单的防护,如明朝的棉甲、和布面甲等,多为普通士兵穿戴,只是能够做到不被流矢伤及直接毙命,并不会凭借甲胄的保护而刀枪不入 。
并且,因为力的惯性,即便是没有被箭直击要害,被击中的士兵也会因为强烈的撞击削弱战斗力 。
文章插图
三、大规模发射弓箭的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及枪炮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
弓箭的使用,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弓是古代军队的主要武器之一 。
《后汉书?董卓列传》载:“(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
弓弩射程远,命中率高,杀伤力强,针对无甲和披轻甲的轻骑兵,弓弩是很有效的远程射杀武器 。
“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弩机)发之,远者千余步” 。
弓弩一般体型较大,不适合长途行军作战,因此,一般都是用于守城 。
弓弩中最有名的便是床子弩,体型巨大,最远射程可达1500米 。床子弩因体型巨大已不适合单兵操作,需要几人合力才能将长达一米的巨大的弩箭射出 。
在宋辽澶州大战中,辽军元帅萧挞凛便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三弓床弩的齐射伏击,一箭中额,射落马下,当场死亡 。
足以见得,在平原作战或者守城时,弓弩可以作为有效射杀武器,即便敌军穿上盔甲,仍然避免不了弩箭带来的巨大的撞击,从而打乱敌方行军方阵,打击敌军士气及战斗力 。
此外,因为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不发达,即便是盔甲的防护作用好,被射到其他部位,即使没有当场毙命,也会因为伤口感染造成死亡 。
文章插图
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的王雄,在邙山大战中,与北齐落雕都督斛律光对射,不幸被射中额头 。王雄将军没有当场毙命,但伤势严重失去战斗力,最后靠着战马才回到阵营 。因为年事已高,加之伤在额头,伤势过重,当晚便因伤口感染和流血过多而死 。
再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张郃,便是在木门被弩箭射中右膝,留下隐患后因此身亡 。
那若是敌方的盔甲质量确实好不易直接毙命,或是人家身体强壮不易因为受伤感染死亡呢?
如北周将军田弘,作战勇猛,数次被射破骨头,但田将军身强体壮,每次都能恢复的很好继续领兵作战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为了能够完美杀敌,便想到了在箭头上涂毒的方法!
据《后汉书·耿恭传》记载:“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
耿恭将毒涂于箭上,使得中箭的匈奴伤口溃烂,造成匈奴大面积伤亡 。
四、败军丢盔弃甲时可用于追击
射箭不仅可用于阵前扰乱敌军阵法,也可用于战后追击 。
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由此可知,当战事失败后,为了能够更快的逃命,士兵会脱下繁重的战服,甚至连兵器都会丢掉,面对毫无保护慌忙逃窜的敌军,箭矢能发挥最大威力射杀敌军 。
文章插图
结语
因此,并不是箭在战争中没有用,而是我们对其有太多误解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和弓弩一轻一重,各有千秋,可谓是强有力的杀敌武器 。
正是因为有其他兵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弓箭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为兵家所重视,在传统教育中,“射”在六艺中处于重要地位,弓箭文化延续至今,成为了一种体育形式,这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
推荐阅读
- 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什么?
- 故宫的防火措施有哪些?古代防火途径主要包括
- 中国古代史上的十大名枪 中国十大名枪
- 卯代表什么生肖?
- 古代诛灭九族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诛灭九族是指哪九族
-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是哪几个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古代传奇故事
- 归宿四字成语?归宿四木txt下载
- 六艺指的是哪六艺 古代六艺御指什么呢
- 揭秘古代世界?揭秘古代人的低碳生活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