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帽是什么?关于帽子的诗

1.与帷帽有关的诗词
1、银鼠帽子黄鼠袍 元 卢浩 《西湖竹枝词》
2、未戴柘枝花帽子 唐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3、猕猴罩帽子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4、两两三三戴帽子 唐 祖咏 《尚书省门吟》
5、老人白帽子青衿 宋 陆文圭 《送吴仲鲁回鸟江二首》
彩凤逐帷低作者:赵嘏
巧绣双飞凤,朝朝伴下帷 。春花那见照,暮色已频欺 。欲卷思君处,将啼浥泪时 。何年征戍客,传语报佳期 。。
2.赞美女戴夏帽的诗句
祝美女戴夏帽永远开心漂亮 。
祝 语飘香绽笑颜
美 人靓丽倩姿秀
女 子娇媚人皆仰
戴 府名媛舒红袖
夏 园曼舞人人爱
帽 垂流苏人人羡
永 不凋谢青春艳
远 望苍山松柏鲜
开 怀畅饮人生酒
心 地善良必长寿
漂 漂亮亮来一曲
亮 起喉咙音色优
亲,这是林河倾情原创作品,林河已帮助900万人了,你是其中一个哟!如果赞同请不要吝啬,轻轻动一下手指及时点选满意答案按钮 。我在为团队做任务谢谢支持,您的赞同是我助人为乐的动力,祝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3.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 。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 。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 。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 。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 。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 。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 。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 。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 。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