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自秦始皇横扫统一天下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数百位皇帝 。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当属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统治清朝长达61年的清圣祖康熙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康熙皇帝为了防止自己被手下的大臣们欺骗蒙蔽,曾多次前往各地巡视,了解真正的民情吏治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六次南巡、三次东巡、一次西巡和数百次巡查蒙古和京畿 。在某次南巡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 。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清朝入关时,曾将云南、福建和广东等偏远地区,交给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位明朝降将打理,并封其为藩王 。
为了避免藩镇把持重兵、尾大不掉的现象发生,康熙帝决定下令撤藩 。三位藩王因此接连造反,短短数月内,清朝便失去了半壁江山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在之后的八年间,清朝廷或穷追猛打,或分化招降,终于收复了所有领土,成功平定了三藩之乱 。紧接着,台湾内部发生政变,明郑政权在郑经死后开始动摇 。两年后,康熙命施琅出兵攻台,明郑势力投降,清朝成功收复了宝岛 。
削除三藩和收复台湾,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满清皇室和汉族将领之间的利益矛盾 。以康熙的雄才大略,自然也意识到了解决满汉矛盾的重要性 。
他自幼深受汉族文化熏陶,深知想要统治这个汉族人居多的泱泱大国,光靠武力镇压是不够的,还要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全国实行文治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而康熙帝自年幼时就对儒家文化兴趣浓厚,甚至“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这段学习儒家典籍的经历,让康熙帝意识到缓解满汉矛盾、吸纳汉族人才的重要性 。在24岁那年,康熙正式宣布,要将治国理政与儒家道统相结合,将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当做治国之本 。
他曾组织人手编辑并出版了大量图书、地图和历法,还曾一手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采纳唐宋时期的旧制,在常规的科举考试外,增设了一门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除了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不接受举荐外,毛奇龄、施润章和朱彝尊等当时闻名天下的英才名士,全都被选入翰林院编纂《明史》 。此举减弱了汉族士大夫对满清政权的反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融合的进程 。
此外康熙帝还效仿汉高祖刘邦等历朝明君,在南巡返京的途中,专程前往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庙祭祀孔子 。而开头提到的趣事,就发生在这次祭祀过程中 。
拜先师不拜王
在孔庙里,康熙对孔子赞颂有加,御笔亲题了“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命侍从悬挂在大殿里 。此举既是出于他对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发自内心地崇敬,也是出于推行“以儒治国、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的基本需求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为了更充分地表示“尊圣之意”,他还将曲柄黄盖等天子仪仗留在孔庙 。而那块御笔写就的“万世师表”匾额,也从此天下闻名 。
在祭祀孔子的流程中,皇帝行跪拜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当康熙来到孔子的墓碑前,看到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后,他却脸色大变,一动不动地默默站在原地,迟迟不肯躬身下跪 。
对比康熙在孔庙大殿中的恭敬态度,他此时的举动显得格外古怪,也令站在康熙身旁的大臣们困惑不解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眼见气氛变得越发尴尬,随行的一位臣子忽然发现了端倪 。他先是以天气酷热为由暂停了祭祀,随后命侍从找来一块白布,遮住墓碑上的一个字 。祭祀重新开始后,康熙看向石碑,顿时露出笑容,以万乘之尊跪于孔圣人墓碑前,行了最高规格的三跪九叩之礼 。
原来康熙面前的石碑上,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七个大字 。康熙乃是执掌天下大权的皇帝,而且不久前才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怎能拉下脸面,跪拜一个谥号为王的人?而且他事先并不清楚孔子墓碑上的称谓是“王”,所以猛然看到后才会进退两难 。
康熙祭拜孔子墓却不跪?康熙孔子庙碑_1

文章插图
好在他身旁之人帮借一块白布,遮住了“王”字,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让祭祀得以顺利进行 。后来康熙也吸取了教训,立下“拜师不拜王”的规矩,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