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我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自然

江苏省镇江新区翠竹苑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园9年来致力于“青青翠竹 悠悠竹韵”翠竹园课程建设,旨在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像竹子一样“自由、自律、自主”发展 。“翠竹园课程”践行“大自然即课堂”的理念,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要求,让儿童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发现、在自然中探究、在自然中获得,赋予儿童自主生长的力量 。
儿童是自然之子,大自然赋予儿童无限的学习可能 。“翠竹园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创设一个课程资源相对丰富的生态园林式的“三百园”,即“百花园、百果园、百虫园”,让儿童在幼儿园里看草长莺飞、 听鸟语闻花香,获得百种认知、开展百种探究、进行百种创造,继而得到百种发展 。为此,我们把课程资源、幼儿园教育环境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让课程看得见、做得实,让孩子能够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里玩起来,幼儿园里时时处处都能赋予儿童新的经验 。
一、以“儿童经验”为基础进行课程环境资源建设
【幼儿园我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自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成年人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每天在园要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的游戏时间 。这无疑对我们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途径提出新的要求 。为此我们开启了“课程游戏化”之旅,让儿童的学习不再只是在活动室里开展,而更应该在户外的学习场、游戏场、运动场和生活场发生 。于是我园开展了《指南》目标下的幼儿园课程环境改造,把户外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对园内所有设施和绿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丰富和优化,做到环境课程资源建设的有序性和规律性,力图做到符合儿童经验,满足儿童的需要 。
儿童与自然永远是最搭配的组合,儿童的一切学习源于生活和环境 。每年春天老师和孩子都会在班级养蚕,丰富孩子对动物生长过程中变化特征的认知,但桑叶资源太少成为一大难题 。于是我们在幼儿园的竹工坊门口种了一棵桑树,4年来这棵桑树不仅成为幼儿园的一道风景,更成为孩子的宝贝树 。一到春天他们便爬树摘桑叶、采桑果;夏天在树底下做竹工,学竹编,无比快乐 。我们还在竹工坊门口种下一棵水蜜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烂漫时,老师在桃树下给孩子讲“桃树下的小白兔”的故事 。在纷纷扬扬的春雨过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春晓》,感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唯美画面 。在我们的院子里,老师带着孩子逮蛐蛐、捉蚂蚱,喂养蜗牛和蝌蚪,观察蚂蚁工坊里的蚂蚁搬家等,孩子们在玩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探究能力 。

幼儿园我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自然

文章插图
二、以“课程有效实施”为目的开发利用资源
“大自然即课程”“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把自然教育理念和自然教育思想落实到课程中,把幼儿园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纳入课程体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的“翠竹园课程”,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利用环境资源,做有准备的“引导和支持”,有效实施课程目标,让儿童每天都能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学习与发展,提升已有经验 。
平日里孩子在园子里玩耍,关注最多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生命”,正是这些小东西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好玩,值得每天都来 。冬天,老师把饲养角的乌龟送进大玻璃缸,并在玻璃缸里种上花,用两个盆装进沙子,孩子可以观察十几只乌龟怎样把自己埋进沙盆里冬眠,观察花花草草怎么在大玻璃缸里过冬 。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让孩子感到非常开心 。平时,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问题:燕子怎么造鸟窝?小壁虎尾巴断了会怎样?蚊子在水里产卵,怎么消灭它?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成为老师引导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契机 。
如果说“百虫”赋予儿童无限的乐趣,让他们开启美好的学习生涯,那么“百果园”则让孩子根据二十四节气进一步了解农耕文化 。他们每天在园子里忙忙碌碌,种植、观察、管理,静待花开、结果,在收获和分享中获得快乐 。在幼儿园里,中班老师和孩子负责所有花草树木种子收集和四季的播种 。中班是儿童责任心培养的关键年龄,由他们负责整整一学年的幼儿园植物系列化管理,是加强责任心教育的有效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