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

在我国古代,人们梦想当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拥有后宫三千妃嫔,日日夜夜流连温柔乡 。拥有这么多的妃嫔,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那么到底选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呢?关于继承的问题,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 。

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

文章插图
话说回来虽然这种继承制成熟稳定可操作,但是也有不小的弊端,因为如果嫡长子的性格不合适或者智商不够用,那么这个王朝很快就容易陷入危机 。还有一种更坏的情况就是其他的儿子对父亲的安排不满,直接起兵反对兄长继位,这个时候往往就会手足相残 。
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

文章插图
比如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打败了隋朝,准备立长子李建成为帝,结果次子李世民野心更大能力也出众,自然不服,遂带军埋伏在宫门外,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兄长,并逼迫父亲传位给自己然后退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
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

文章插图
还有明朝,因为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隔代制定嫡长孙为君,可是朱标的弟弟朱棣藩王势大,又不甘心让侄子登位,所以等大哥一死,朱棣便从北平起兵造反,杀死亲侄子自立为帝 。
清军入关建朝以后,也曾拥有众多的亲王,那么为什么清朝的亲王们没有一个敢取皇帝而代之的呢?普通人想当皇帝用难如登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可是对于作为皇亲国戚,手握军政大权的亲王来说难度就要小的多了,这一点亲王们清楚,皇帝更不会不清楚,所以每任皇帝都会想方设法来牵制分化这些王爷的势力 。
大清近300年江山,产生了无数的亲王、郡王,尤其是大清晚期,国家政治黑暗,尤其是慈禧当政,大清的权力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了,为什么就不见亲王兴兵造反,清君侧呢?仔细分析为什么清朝王爷们不敢造反大致能得出这三个原因 。
第一,清朝的亲王爵位不世袭,亲王世子要想继承爵位不仅要有军功还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而且每朝可以世袭的爵位有名额限制 。而那些无法继承爵位的子嗣也是一代比一代爵位低,到第五代基本上就是平民了 。
第二,朝廷对藩王的一举一动严密监视,极其敏感 。基本上每个朝代都对藩王的行为有严格规定,连出城门都需要上报,而擅自离开封地更是重罪,可以说位高权重的王爷就是皇帝们最防范的人了 。在清朝,亲王并没有分封到各个地方,全部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 。清朝对亲王、郡王控制非常严厉,规则一切的亲王,郡王等都必须居住在北京,不能随意出去,凡是脱离北京60里外规模,都必须报宗人府,不然就要定罪 。
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

文章插图
第三,严禁结交大臣 。亲王要想造反必须取得朝中大臣的配合和支持,而处于严密监视下的王爷要想和大臣们取得联络和沟通也是很困难的,一旦被发现两方暗通款曲,谋划尚未实现就已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历任皇帝对于造反之人都是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严厉态度 。
【恭亲王与慈禧的两次冲突?慈禧与恭亲王关系】也许有人会说皇帝和亲王本是同根生,又何必咄咄相逼,其实生在帝王之家本就毫无亲情可言,历史上手足父子相残的先例早已屡见不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