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心学代表人物?北宋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宋代心学代表人物?北宋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 。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
![宋代心学代表人物?北宋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http://img.jiangsulong.com/220524/0U40933X-0.jpg)
文章插图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
发展
心学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之后,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 。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而王守仁(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其中阳明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守仁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学” 。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
![宋代心学代表人物?北宋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http://img.jiangsulong.com/220524/0U4092349-1.jpg)
文章插图
知行合一
王阳明说“知先行后”,他说:“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传习录》中)“知行如何分得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下) 。实质是恪守儒家伦理,成为圣人 。
推荐阅读
- 看“脸”识人,从京剧说起 京剧红脸代表什么
- 居民身份证号码第15和16位数字代表什么?
- 三江指的是哪三江?
- 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区别? 企业法人与劳资负责人有什么区别
- 庄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庄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 南京明代宫殿?宋代宫殿建筑
- 象征友谊的花都有哪些 什么颜色代表友谊
-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谁?
- 狐狸吊坠的寓意居然是这样的 狐狸吊坠代表什么
- 宋朝嫁女的嫁妆?宋代嫁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