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看法?围魏救赵的现实意义_1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不像第一计“瞒天过海”那般,此计本身就是以古战事为背景,凝缩而成,更加充满了故事性和可探讨的地方 。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一句话以概括,言简意赅,该计的重点也是在于避实击虚!
背景在于战国时期,那个战乱频发,盟约廉价的时代,参与其中的主要诸侯国是魏国,齐国,赵国三国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请求齐国相救,齐国派两路出击,一路消耗魏国打襄陵,一路救赵国,救赵一路人马主帅就是田忌,田忌被大家熟知的身份怕是早期赌马爱好者,参谋便是孙膑 。孙膑此战役,算是复仇成功了一半,桂陵之战,活捉了仇人庞涓,但是此战役前后,也许有人会有疑问:

围魏救赵的看法?围魏救赵的现实意义_1

文章插图
一 、孙膑当初为何没有直接出兵邯郸,同赵国前后夹击魏军呢?
有些人看到此故事,若没有深究,会觉得是否多此一举,为何不直接出兵,前后夹击魏军,胜率更大,也能救了赵国?
1、 齐国出兵与否的前提是本国利益最大化 。
当初魏国出兵的理由,是赵国攻打卫国,卫国当时属于魏国的盟国,相当于古代天朝保护朝鲜 。当时魏国还是群国老大,魏武卒虽然在当时战车横行的年代,在战争战术上落伍,但是重装步兵的威力还是让人胆寒 。魏国一路攻打到邯郸,赵国赵成侯才派人请求齐国出兵相救 。齐国内部邹忌反对,段干鹏支持,经过讨论,定下的战略目标,说是救赵,更不如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双方都消耗实力,但是赵国最后还是要存在,防止魏国继续做大 。
2、 军事实力的落差
在魏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庞涓手下还有8万兵卒,并且尽是精锐,当时按照魏武卒的选拔标准,数量可达5万,战力值爆表 。在吴起训练魏武卒当中,有一次记载,吴起未鸣鼓进攻,一士兵冲向前杀敌两人又折返回来,虽然最后因为纪律被处死,可想而知当时士兵作战能力之高 。正面交锋,哪怕是夹击,能否取胜,都不敢保证 。
二 、最后是否击溃了魏军,是否救了赵
1、 虽然桂陵战役,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伏击战役,并且俘虏了庞涓,但是仅此一战,并未动摇魏国的根本,实力还是诸侯国最强的存在 。另一攻打襄陵的联军也被韩魏联军击败,以撤军,并将庞涓放了回去,庞涓虽然智谋不及孙膑,但是为魏国的军事发展也贡献至伟 。
2、 此战役最后并没有救了赵,虽然庞涓回撤了,但是并没有率领主力军全部回撤,赵国邯郸还是在魏国控制之中,虽然隔年魏国撤军了,赵成侯签了不平等条约,那也是魏国的受到秦国的威胁,无暇维系 。
【围魏救赵的看法?围魏救赵的现实意义_1】仅此围魏救赵发生的战役而言,魏国得失:攻陷邯郸,最后取得割地赔款,加上被秦拿走的部分,和国内消耗,略有损失 。但是魏国所处地理位置没有纵深,除非一直有贤君能臣,否则不能常胜 。赵国得失:纯粹失败 。齐国得失:交战损失了部分兵力,出兵粮草的消耗,相当于白逛了一圈!唯一得利就是孙膑,报了仇,同时,齐国内威望更加提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