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而不顺才是最好的孝道?你认为对父母最好的孝顺是什么
从原生家庭中跋涉而出的成年人,如何和父母相处,这是伴随为人子女一生的事情,也是很多人困惑和纠结的源头 。
中国的语言其实很有意思,很多我们平时说惯的词语都暗藏玄机 。比如“孝顺”这个词,“孝”是指孝敬,恭敬,而“顺”,指的是顺从,服从的意思 。合起来,传统文化中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标准就是,既要孝敬,又要服从 。
这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或许行得通,小屁孩什么都不懂,家长自然在子女的世界中巍然挺立,完全是需要仰视的“高、大、全”的形象,他们是子女生命的主宰,不听他们的听谁的 。在一个还没有真正成熟的年纪中(不包括青春叛逆期),身为子女的既无力给予,又无力拒绝 。
但这种格局在孩子逐渐走入社会,开始承担生命的责任之后自然被打破 。成年人要学会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不能盲目的服从 。
当然,不可否认父母所积累的人生智慧可能是孩子暂时难以企及的,但这不过是两代人在年龄和精力上的时间差,时代进步了,思想观念变革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无视这种变化强行将儿女束缚在自己单一的管制下,结果只能是弱化了下一代的生存能力 。
一旦父母管得太多,开始的时候是不愿放手,到最后就变成了不能放手 。想放都放不了了 。有些自己不工作,让年迈的父母养活自己的“啃老族”就是这种父母和孩子以爱为名义,共同创造的悲剧 。
生命就是一个轮回,父母和儿女的位置随着时光的改变会有一个自然地循环和接替 。民间老话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做儿女所能给予父母的最大的爱,就是成长为一个能够让他们觉得骄傲的人 。对父母,要尊重、关心、体贴,说通俗点就是,管吃管喝,管生活的好,但要是手伸的太长,就坚决不能惯着 。
有人说这样做父母是要伤心的 。这我同意,中国的父母习惯在儿女的“翅膀硬了”,不再言听计从的现实中感喟大势已去的悲凉,并且很愿意把这种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道德上的压力,让孩子因为自己脱离父母的生活而先对父母心怀愧疚 。
所以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伤心是一种必然,是无可回避的关于精力上的衰退所带来的失落 。要什么样他们才能不伤心?顺从他们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做儿女的越没有创造力,约依附于父母,他们越会觉得不满足,反过来还会感叹自己命苦,孩子处处需要自己照顾 。
如果伤心是一种必然,那伤着伤着就习惯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和位置是斗争、试探的结果,做儿女的只要坚持立场不动摇,首先软弱下来的,还是父母 。当然这里是指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个别只在乎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毫不关心孩子死活的父母不在此列,这样父母让他们伤心就伤心吧,反正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
拿我自己举例吧 。可能我是天生就有反骨的那种人,从成年以来,我认准要做的事情从来未曾因为父母的阻挡而停步 。为此我爸经常抱怨不已,但要想让他高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实了,说你笨;机灵了,说你没城府;懒散了,说你不求上进;勤快了,说你不像大家闺秀 。没好了我就 。
在若干年里,我一直寻求着让他可以满意什么都不挑的办法,但终于我发现,挑刺是他老人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消遣,企图通过又孝又顺的方法来让他承认我是好孩子几乎是徒劳 。所以我学会了一手抓孝心,一手的政策 。生活上关心,但坚决不被他的意见干扰到自己的原则 。
刚开始的时候我爸也坚决抵抗,不过就像所有的太上皇最终都要认识到已经彻底归新科皇帝,而自己却大势已去一样,他到底是适应了物质待遇有所提高,待遇直线下降的地位 。美滋滋的过上了晚年的美满小日子,除了个别时候发现牢之外,基本满意这个完全不听话的女儿了 。
装聋作哑法 。
我爸说:“晚睡,你看你这件事情怎么能这么做呢,你错了,你应该如何如何(此处省去1万字) 。”我在旁边一脸麻木,默不作声,其实心思不知道神游到哪个爪哇国去了,他说的什么全都没听见,一转身就扔到脑后去了 。
不置可否法 。
我爸说:“晚睡,你为什么不在网上炒作一下自己呢,你看人家谁谁谁……”我随声附和,“哦,是吗”,“哦,这样啊”,“哦,原来如此” 。我爸看到有回应,说的越发来劲,其实什么效果都没有 。
推荐阅读
- 康熙的孝慈仁皇后历史上有这个人-?康熙王朝孝慈仁皇后
- 向死而生德语?向死而生,反求诸己
-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
- 杨紫|杨紫全副武装现身美容医院,工作人员淡定回应,正常护肤而已
- 菜谱|女性可以穿暴露肌肤的单品,彰显自己姣好的身材,从而吸引更多人
- 姚广孝的师傅是谁?姚广孝是和尚还是道士
- 孝悌的诗句?关于孝悌的名句
- 我会为了我的梦想而努力?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_1
- 张飞醉酒而将其杀死的是谁?张飞一人吓退曹操
- 岳飞历史上真相?岳飞被谁陷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