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有哪些

一哭丧主
《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 , 其中一次是为丧主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 未尝饱也 。临丧哀 , 不甘 。日哭 , 则不歌 。”孔子早年曾治丧礼 , 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 。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也太没有职业水准了 。即使“丧 , 与其易也 , 宁戚” 。那也应该是丧主悲戚 , 何至专业主持“哀”而“日哭”?那一定是触碰到了孔子的痛 。
史上有一哭丝毫不逊孔子 。“舜往於田 , 号泣於旻天 。”舜为天子曾跑到野外对着苍天放声哭泣 , 这又为何?孟子解其故 , “怨慕也” 。3岁丧父的孟子将心比心很容易就读懂了圣人的号泣 。原来皆为“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 。舜 , “五十而慕者” , 是天下首孝 。同理孔子“终身慕父母”亦当是大孝 。3岁丧父 , 17岁丧母的孔子心中一定贮藏着潮水般不停涌动的追慕之情 , 尽管他魁梧高大且有“岁寒松柏”的刚毅坚强 。

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有哪些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欲报之德 , 昊天罔极” , 凭借《蓼莪》的失枯之痛我们不难体会孔子的“哀”“哭” 。每有丧主在旁孔子的思亲之绪便会砰然而至 。那一日孔子食不能饱腹 , 味不能甘甜 , 一个酷爱音乐的人一整天都不再歌唱 。那一日 , 他像从一条悲伤的河中走出 , 整日滴着思亲的泪水 。这让两千多年后的我唏嘘不已 。孔子“遇”丧则哀 , 悲则便哭 , 这不是仅有“丧事不敢不勉”的职业态度可以做到 , 也非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能够圈点 。一定是将每一个生命都浸润在他博大的胸怀中了 。
孔子说:“仁者人也 , 亲亲为大 。”爱自己的父母是最重要的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又如何去爱他人 。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道理从流着思亲泪水的孔子口中说出时 , 我们真切感觉到他推己及人的真诚笃实 。也才深刻领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话语中的恳切期待 。有着“朝闻道 , 夕死可矣”理想宣言的孔子告诉人们 , 君子知天命 , 仁者要“爱人” 。孔子的哲学从来都不空洞和抽象 。所以哭泣是“仁”的事 , 不哭定是“不仁”的事了 。我想刘邦断不会哭的 。项羽声言要拿他的爹熬肉汤 , 他居然戏称可以分一杯羹 。杨广也不会哭 , 否则不会弑父杀兄 。在他们心里 , 亲情大不过一国之利 。而一旦眼里只有利哪里还会有泪 。一个没有了眼泪的人又怎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二哭子产卒
【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有哪些】《孔子家语》和《左传》都记载了孔子的又一次哭泣 。子产卒 , 孔子闻之泣:“古之遗爱也!”子产 , 孔子闻其名未谋其面的郑国宰相 , 一个执意改革的政治家 。他离世的那一年孔子30岁 。30岁的孔子可还没有接受南宫敬叔两兄弟随其学礼 , 授徒讲学的伟大生涯还没有开启 。30岁的孔子也还没有适周拜会老子 , 虽鲁人皆知“鄹人之子知礼” , 可问礼的计划已在酝酿 。30岁的孔子尽管有了“委隶”“乘田”的历练 , 但还没有机会向齐景公说出“君君臣臣 , 父父子子”的治世名言 , 虽然他的仁道思想学说已经确立 。
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圣人?孔子之前的圣人有哪些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30岁的孔子饱足了精神 , 蓄势待发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勉励君子的同时 , 孔子也勉励自己 。一切都正在起步的孔子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彼此呼应 , 结伴而行 , 共同挽救礼崩乐坏的世道 。郑国子产、齐国晏子在孔子看来都是施行仁道的种子选手 。尽管子产铸刑鼎 , 孔子观点与之相左 。“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民有耻且格 。”孔子以为刑与法管得了身管不了心 , 管得了一时 , 管不了一世 。而“礼”可以明德 , 德可以明心 , 心明了身自然可以正 。
孔子一身的事业尽在修身 。但修身不是目的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才是孔子真正想要的 。孔子与子产的目的一致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 小人同而不和” 。故子产“宽猛相济” , 显效郑国 , 孔子便称美子产 ,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 其事上也敬 , 其养民也惠 , 其使民也义” 。认为子产不论修己还是治人都称得上敦伦笃行 。子产古道遗风 , 像一面镜子 , 折射上古风景;又像是一颗火种 , 给人以希望 。可这面镜子碎了 , 这颗火种熄了 。“我有子弟 , 子产诲之;我有田畴 , 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 , 谁其嗣之 。”子产死后 , “国人哀亡” 。孔子则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空寂 , 以致不免“出涕” 。这一次孔子的泪水与私情无关 , 而只关乎理想 , 关乎仁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