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忽必烈远征日本如果成功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忽必烈征日的情况是怎样的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伴随着摧枯拉朽的“神风”降临,最终元朝将日本纳入帝国统治之下的野心破灭 。相较于当时的元帝国与日本,的确在军事科技以及兵员国力上都有极大的差别 。那么问题来了,蒙古人为啥要远征日本呢?以及为什么两次远征都失败了呢?让我们从第一次先说起 。
时间还要追溯到至元二年,此时距离忽必烈刚刚在元大都称帝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忽必烈就派出高丽人赵彝作为使臣,代表蒙古前往日本表示通好 。由于日本方面无视了蒙古的使者,因此忽必烈第二年,又一次向日本派出正式的蒙古使臣,并且这一次使节规模更大,而且还有高丽使者的陪同,但是却依然无果而返 。
那么为何日本要对尚无交际的蒙古,有如此深的抵触情绪呢?其实原因也并不难理解,日本偏居海外,对当时大陆的相关消息,大多是来自与他们有紧密贸易联系的南宋,而作为蒙古当时敌国的南宋,会怎样向日本人形容来自草原上的敌人,那自然就不必多说 。这一点,在第二次蒙古使臣抵达日本之后表现尤为明显 。在使臣将蒙古国书送达镰仓幕府之后,幕府以及当时日本朝廷,立刻就对如何回应蒙古的这一次使节进行了商讨 。其结果,便是认为蒙古人有入侵日本的野心,有意思的是,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一位当时来自南宋的禅僧,他所对蒙古人入侵所带来的破坏的描述的影响 。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忽必烈远征日本如果成功

文章插图
不过忽必烈自然不会就此安然受辱 。在第二次使团回国后不久,忽必烈就立刻下令距离日本最近的高丽建造战船,整军备战 。当然,此时蒙古依然在进行着与南宋的战争,因此自然不是真的打算立刻与日本开战 。因此忽必烈不厌其烦的派出了第三次使臣,但是除了他们在对马岛抓到了两个平民之外,这一次依旧无功而返 。这两个平民在各种机缘巧合下,碰巧被忽必烈当作是日本的使节,因此对两人大加款待,并且还让二人参观了元大都的宫銮城阙 。所谓“事不过三”,但是忽必烈还是第四次派出了使节前往日本,这一次不仅有蒙古国中书省和高丽国的文书,更是还有忽必烈本人的文书 。那么这一次结果如何呢?当时执政的北条时宗犹豫再三,最后决定拒绝了忽必烈对于日本向蒙古称臣纳贡的要求 。
当然,北条时宗自然也不会傻到,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因此在回绝蒙古使者请求之后,北条时宗立刻下令距离高丽最近,因此也是最有可能遭到入侵的九州进行战备 。实际上九州岛也算得上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 。在蒙古入侵之前,九州地区就时常遭到高丽奄美岛海盗的入侵,甚至在宋天喜三年,遭到了女真海盗大规模入侵的“刀伊入寇” 。因此,九州地区对于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入侵,可以说并非毫无经验和准备 。
1274年,在南宋的残余势力尚未彻底清除之前,忽必烈就点兵三万开始了第一次征日 。不过这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军队是蒙古人,其余大部分其实是由投降的金朝军队包括契丹、女真、汉人组成 。除此之外,远征军还有大量的高丽军队和水手,也被征发上了战场 。从这支部队的组成,就大致可以看出忽必烈征日的意图其实多少并不纯粹,大有消耗这些金朝降兵和高丽军队的意图 。十月,元军顺利的攻占了对马岛和壹岐岛,并在之后,重创了驻守肥前国沿海岛屿的松浦党 。
虽然蒙古军队并没有多少人真的踏足日本的战场,但是仅凭这些原本金朝以及高丽的军队,实际上就已经在战术和装备上,对日本有着极大的优势 。不过在登陆九州之后的第一战也就是博多港之战中,由于日军已经提前集结人数上多于元军的军队,加之博多一带的地形并不利于元军发挥,因此在苦战一日无果后元军只得撤回船上,第二日再另寻时机进攻 。数日后,当元军再一次整装待发之后,此时日军已经集结起了约十万人的大军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军依旧兵分两路,并成功的通过迂回的方式击败了日军,并迫使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后撤 。
不过虽然解决了最要紧的问题,但是元军内部实际上依然面临许多的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便是后勤 。此时元军从高丽携带的给养已经几乎见底,而新的后勤补给则则遥遥无期 。蒙古人惯例的以战养战在日本也没多少用武之地,首先是日本贫瘠的村落实在难以榨出可以供给全军的给养,同时在日军兵力高于元军的情况下贸然四散掠夺,无疑是有极大的风险 。因此在众将商议之后,元军决定先行撤退,然而在撤退途中遭遇风暴,在付出巨大伤亡(主要是风暴导致的减员)之后,元朝的第一次征日就此宣告结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