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为什么没有消亡?华夏文明的落后之处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发明创造,比如著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
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但是有一件发明,它远不及四大发明技术含量高,它甚至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它却差点断送了华夏文明!
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马镫!
马镫,就是跨在马背上,令骑手双脚踩踏的一个半圆体 。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变革,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目前出土最早的马镫是在西晋时代(虽然有人认为西汉也有马镫壁画,但那很可能是单边马镫,而且材质应为皮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镫) 。
这个小东西的发明以及普及,带来了骑兵战术的重大改变!

华夏文明为什么没有消亡?华夏文明的落后之处

文章插图
中国在秦汉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作为一个农耕民族,能与北方强大的匈奴、乌桓等骑射民族对峙,并屡屡取得完胜,武功不可谓不显赫 。
而秦汉时代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骑兵进化尚未完善 。
在马镫普及之前,骑兵无论从奔袭能力还是冲击能力上,都受到限制 。中原骑兵的主要任务多为侦查、袭扰和迂回 。正面大规模冲突,主力还是步兵 。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军事技术优势是,他们长期生活在马背上,人马合一,又精通射术,因此他们的骑射本领是大多数中原人难以拥有的 。
而中原人只有少数骁勇的骑将拥有骑射本领,比如李广、吕布等人,中国秦汉时代的史书《史记》、《汉书》、《三国志》多将“便弓马、善骑射”当做一个武将武力的重要指标,就是这个原因 。
骑射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并非无法弥补 。中原人可以用弩代替弓箭与之对射的时候,这个优势就被弱化了 。
西汉李陵以五千弓弩兵大战匈奴八万骑兵,恶战八昼夜,最后是因为弩箭用尽才被俘 。
说明匈奴人面对汉人的弩箭环形阵毫无办法 。
因为没有马镫,骑手在马背上无法负荷过重的装备,因此全是轻骑兵,面对弩箭的威胁,任何轻骑兵都是活靶子 。
后汉时界桥之战,袁绍大将麴义就是用八百弩兵击溃公孙瓒上万轻骑兵 。
骑兵战术不完善,技术装备又以中原占优,因此,秦汉时代一个步兵可以抵匈奴五个步兵(见《史记》),在汉武帝大规模饲养战马,培养骑兵之后,更加拉开了技术差距 。
中原王朝的军事力量,碾压北方游牧民族 。
因此才会有大汉四百年江山,以及曹操一战灭乌桓的战绩 。
但是,到了西晋中后期,这个局面彻底改变了 。
华夏文明为什么没有消亡?华夏文明的落后之处

文章插图
马镫的诞生和普及,使得骑手可以在马背上任意做动作,并可以负荷沉重的装备,甚至可以解放双手 。(冉闵就善于双手持兵器冲阵,所向无敌)
就这样,“重骑兵”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华夏文明为什么没有消亡?华夏文明的落后之处】中国历史上重骑兵首次迎来高峰,就是在“五胡乱华”时代 。
马镫的出现,使得本就善于骑射的鲜卑、乌桓、匈奴、羌、羯、氐等游牧民族,骑兵部队战斗力成几何倍增长!
重骑兵号称“铁浮图”,鲜卑则有精锐“连环马 。”(冉闵就是被连环马阵击败)
在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重骑兵是步兵的噩梦 。
由于重骑兵身穿厚重的铠甲,普通弩箭伤不了他们,而重弩却装弹缓慢,来不及连射,因此,中原人弩箭克制骑兵的老办法失效 。
重骑兵优秀的机动力,和强大的冲击力,令所有步兵方阵都失去了意义(除非用战车结阵,但这既费时又筹措困难) 。
马镫的普及,使得重骑兵在中原腹地任意驰骋,无人可挡,
中原人噩梦就此降临 。
五胡乱华时代,北方汉人十不存一,被屠戮殆尽,乞活军转战南北,败多胜少 。史书称:古往今来,这次动乱登峰造极,前所未有 。华夏文明岌岌可危!
有人会问:中原人为何不组建重骑兵部队对抗胡人呢?
谈何容易!
重骑兵号称“具甲骑兵”,全副装备重达几百斤,高速冲锋下,要求骑手和战马要有极高的素质,骑术和耐力都是超一流 。当时北方的重骑兵都是“马选神骏,人挑健儿”的精锐 。
中原人无论从骑术还是体能,都很难达到要求,更悲剧的是,失去长城以及河套地区后,中原及南方不产战马,战马品质不够格,所以,中原人根本无法组建大规模的重骑兵部队 。东晋组织北伐,集合全国之力(包括收编北方流浪部队),才勉强凑够三千重骑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