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羡林的资料与故事?季羡林的励志故事( 二 )


可当教授在研究所内把文章退还给我时 , 里面没有任何改动;只是在第一行第一个字前面画上了一个前括号 , 在最后一行最后一个字后面划上了一个后括号 。整篇文章就让一个括号括了起来 , 意思是说全不要了 。这真是“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掉了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 。
这时候教授才慢慢地开了口:“你的文章费劲很大 , 引书不少 。但是 , 根本没有自己的创见 。看上去面面俱到 , 实际上毫无价值 。”这是我—生第一次受到剧烈的打击 。然而 , 它使我终生头脑能够比较清醒 。没有创见 , 不要写文章 , 否则就是浪费纸张 。
季羡林坦言自己最初不会写论文 , 对自己的“笨拙”进行了真实、细致的“解剖” , 表现了一位学者磊落的情怀和严谨的态度 。
其实 , 每个人都有缺点 , 在缺点面前 , 不绕道而过 , 不蜻蜒点水 , 不强词狡辩 , 大胆地“曝光” , 更显示演讲者的诚实、坦荡 , 从而使演讲的内容更有可信度 , 更有参考价值 。

关于季羡林的资料与故事?季羡林的励志故事

文章插图
季羡林的故事4、她等待季羡林一生
1935年 , 季羡林来到德国格廷根大学留学 , 房东女儿名叫伊姆加 , 时年二十三岁 。1937年 , 季羡林开始写博士论文 。论文在交给教授之前必须打印成稿 , 这可难住了季羡林 , 因他买不起打字机 , 更不会打字 。几天后 , 伊姆加德首次造访季羡林:“我父亲的工厂淘汰了一部打字机 , 而我正好想练习打字 。”季羡林高兴得跳了起来 , 他窘迫地问:“你不会要很高的报酬吧?我可是个穷学生 。”伊姆加德笑了:“我要的报酬 , 是让你陪我走遍格廷根 。”接下来的四年 , 季羡林在伊姆加德帮助下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集 。一天 , 两人相约去森林咖啡屋 , 伊姆加德突然问季羡林:“当我们七十岁时 , 你还会带我来喝咖啡吗?”季羡林立即明白了对方的爱意 , 低头不语 。
经过无数次痛苦的思量后 , 季羡林作出了选择——回到中国去 。那天凌晨三点 , 论文终于打完了 , 季羡林对伊姆加德说:“累了吧 , 让我帮你揉揉肩 。”他按在她双肩的手有些颤抖:“我要离开了 。我的祖国需要我 。”伊姆加德哭着央求:“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季羡林仰起脸不让泪水流出来 , 他痛苦地摇了摇头:“我要回到祖国去 。将来 , 一定会有一个比我更好的呵护你一生的男子出现的 。”伊姆加德没有再说什么 , 然后在论文稿的最后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请不要忘记 。”
2000年 , 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传记片时 , 专程前往格廷根打听伊姆加德的下落 。依然是那个地址 , 开门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妇人 。她笑盈盈地向来客问好 。女导演激动地问:“还记得六十多年前那个中国留学生吗?”她迟疑片刻 , 潸然落泪:“是季羡林吧 , 我一直在等他 。他还好吗?”得知季羡林尚在人问 , 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时 , 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一直在等他回来 , 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 , 我还能打字!”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当年 , 羡林的心里充满矛盾 , 如果他留在格廷根 , 就意味着“抛弃”祖国和亲人 , 而他留学的初衷是想等学有所成之后报效国家 。在“我的祖国需要我”的爱国情操感召下 , 他最终选择了回国 。
女友伊姆加德从内心挚爱季羡林 , 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 , 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 , 一等就是十年 。为了季羡林 , 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 令世人感动和赞叹 。
季羡林的故事5、讲诚信千里寄条幅
有一次 , 还在上大学的李里前去拜访季羡林 , 请求解答学问上的问题 。上了楼 , 敲门 , 正是季羡林开的门 。季羡林热情地说:“快进屋里坐 。“季羡林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书 , 满满当当 。季羡林挪开书 , 才腾出一个位置 , 叫李里坐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