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士大夫地位?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意义( 二 )


中国自汉以来就有著名的清议传统,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 。明代大家顾炎武曾评价说"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 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从两汉到两晋南朝,清议能决定个人的升降,家族的浮沉;在南朝,遭到士人群体清议禁锢的,甚至需要皇帝特赦才能解除 。
汉晋以来,清议对于善抚百姓、崇尚节俭、赈济灾荒、推广教育等善举,都列为重要的评价选项 。而士族虽然位居高位,但除非像梁武帝萧衍时代等少数时期那样被极度纵容,往往也畏惧清议影响家族前途,而对于压迫百姓有所收敛并往往建立善举 。而善举突出者,也常被引为名士,如汉末三国辽东管宁"遂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非学者无见也 。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推广教育,就得到海内敬重 。
而宋代清议规模上虽然达到了高峰,形式却变得极为浮夸迂腐 。宋宁宗时,台谏为迎合韩侂胄之意,攻击朱熹的"伪学之言",然惮清议,不欲显斥熹 。《宋史》卷三九五《陆游传》又载: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宋史》卷二八五《陈执中传》载梁适"晓畅法令,临事有胆力",然而"多挟智数,不为清议所许 。"

宋朝士大夫地位?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意义

文章插图
就以上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清议纠结士众,煽动民意,使得程朱理学的领袖并未作出多大贡献就能享受极高的推崇和地位 。而韩侂胄这样锐意北伐的进取派,只因为被清议所非,陆游为他写文也要遭到清议诋毁 。甚至梁适通晓律法,有勇有谋敢于任事,都会被清议认为没有士大夫的气质而遭到抨击 。
显然宋代清议已经基本失去了清议评定道德操行和实绩的价值,而放在虚无缥缈的名节、道理这些迂阔的内容上,以满足部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诉求,士大夫也崇尚务虚而懒于实务 。
这种清议之风,昧于小节而忘于大义,本身就是一种"无耻" 。
【宋朝士大夫地位?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意义】人们常常被宋代发达的文化所蒙蔽,并轻信宋代士大夫对于自己爱民的吹捧 。然而宋朝一共发生了400多次的农民起义,次数频率均属空前,甚至建国不久在四川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王小波李顺起义,足见宋朝对于底层百姓的压迫属实触目惊心 。这样的情况,与名臣遍地,士大夫重气节的史相似乎显出严重冲突,我们也有必要摒弃浮华迷雾,去探究史册下的真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