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与宋徽宗的关系?杀岳飞的是宋高宗还是秦桧_1( 三 )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刚登基时的高宗来说,如果他也需要一位朋友的话,那岳飞可能是最合适的了 。首先,君王的朋友,可能里面或多或少的有政治意图在里面—每个人可能都这样 。对于高宗来说,他需要一个朋友,更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嫡系将领 。因为他那时可算是匹马渡江,手里的兵马基本上都是临时拼凑的—本来嘛,他自己从未带过兵 。而岳飞恰好可以充当这样一个角色,有人会认为张俊是高宗在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带出来的 。事实是在之前张俊就带兵许久了,并不是高宗一手提拔的 。而岳飞则几乎是高宗一手培养的,要说嫡系,岳飞才是他的嫡系将领 。第二,高宗就比岳飞小四岁,是当时所有大臣将领里与之年纪相差最小的(其他除刘锜外,都比他大15岁以上),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这肯定使他有亲切感,对于孤家寡人的高宗来说,这种感觉很重要 。他是君王,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何况他那时才二十多岁—这本是一个很容易冲动也很需要友情的年龄 。第三,在岳飞面前高宗不但有亲切感,应该还有安全感 。你想高宗以前在深宫里锦衣玉食,估计一点重活都没干过,当了皇帝后,整天被吓得到处乱跑 。可岳飞呢,比他大不了几岁,年纪轻轻就要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干的可是有了今天就没明天的营生 。可即便如此,他照样慷慨激昂,以天下为己任—他的斗志和热情一定感染了高宗,让他感觉有希望,有安全感 。第四,岳飞是那种耿直忠厚的人,这样的人在开始阶段,一般都讨人喜欢—尤其是君王,谁不希望大臣将领们少些花花肠子啊—可是如果太少了,日子一久,估计自己也不喜欢—人性使然 。第五,最为可贵难得的是,岳飞不但武艺好,谙熟兵法,而且还不是那种只知道带兵打仗的赳赳武夫 。他的文才还非常的好,还有更令他惊喜的是岳飞的书法也很不错—书法这高雅艺术,可是老赵家的传统手艺啊 。和他老爸一样,赵构是一个很有艺术修养的君主,他善诗词,尤工书画(想来有趣,在高宗,岳飞,秦桧这个南宋早期的“铿锵三人行”里,虽然后来充满血腥的斗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长—那就是书法,这也和大宋的国策及文化政策有紧密联系吧) 。所以君臣之间在国事之余,还可以就兴趣爱好切磋一下 。
之所以写这么一大段,主要是试图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赵构和岳飞这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关系 。个人觉得,在历史分析的时候,有必要加入人性分析 。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环境和文化这些都会变,不变的是人性 。而且历史的主角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即使贵为君王也不例外 。
写了君臣两人的关系,接着可以讨论这段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了 。
第一个原因广为人知,即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高宗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 。可是在张浚和秦桧的提醒下,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 。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 。在封建王朝,未经皇帝允许脱离岗位可称得上狂妄悖逆的大罪 。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 。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 。从这里可以看出岳飞是个有点小脾气的人—可是,即使“使气”也得看对象啊,而且还要当皇帝的三次下诏来请,同时君王在这种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岳飞也算博古通今,这一点应该知道的 。可岳飞不但为这个的事情发脾气,还要当皇帝的三番四次来请,也可见岳飞认为自己和皇帝是有“交情”的—一般的臣子何敢有这样的举动?
第二就是关于岳飞向高宗建议“立储”的事情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在之前已经有大臣提过这样的建议了,并得到了高宗的嘉许,为什么岳飞一提出来他就不高兴 。二是立储“正资宗之名”—历史上就有是以高宗名义还是以钦宗名义立的争论 。我们在这里暂讨论是以高宗自己名义立,那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高宗有猜忌愤怒之心都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从老赵家的传统来说,是深忌手握重兵的武将干涉朝政的—尤其是立储这样的大事 。其次,在高宗还只有三十岁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一般会朝两个方面想:一、谁不想立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份大家业啊,现在我没儿子你却提出来,分明是认为我不能生了吧 。第二,即使不是第一种考虑,那么立储,还不就是为了安定人心,为出现万一的情况做准备?难道我三十岁就会有什么不测?如果是一般的大臣还好,那样只会使高宗心里不舒服,可能还要表面上称赞几句 。可以岳飞的特殊位置,加上两人关系还一度那么融洽,提这样的问题,就不简单是恼怒的情绪,还使得高宗很难堪—任何一个男人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会心怀恨意的(何况他还是一国之君),哪怕他再忠诚,再怎么替自己着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