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为什么不杀士大夫?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始于( 二 )


类似的事情 , 王安石也遇到过 , 但不一样的是 , 王安石的立场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 , 变法正是王安石倡导的 , 但在变法运动中 , 因遇到了保守派的重重阻碍和打击 , 一度陷入僵局 。有一次变法派召开内部会议 , 几位干将就建议“青苗法不行 , 宜斩大臣异议者一二人”;“如有必要 , 可用霹雳手段”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亦附和道:“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 , 则法行矣 。”但王安石却脸色大变:“儿误矣!太祖遗训 , 不杀士人 , 若开此例 , 则朝堂成刑场矣!”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

宋代为什么不杀士大夫?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始于

文章插图
在宋朝三百二十年的统治期间 , 正是因为历代皇帝谨守“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国策 , 才给文人积极参政议政创造了一种难得的宽松氛围和良好环境 , 亦保证了政治上的相对清明 。既没有宦官外戚专权、后妃干政和地方割据 , 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兵变、民乱 ,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 ,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皆空前繁荣 , 科技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
据《宋史》记载 , 宋朝的年赋税收入一度达到近16000万贯文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道:“在许多方面 , 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 , 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 , 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
【宋代为什么不杀士大夫?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始于】虽然 , 朝代的更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屡见不鲜 , 甚至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历史规律 , 但是 , 蒙古铁蹄之下宋朝惨遭覆灭 , 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最为意难平的一件事情了 。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 , 历数千载之演进 , 造极与赵宋之世 。”开明、包容、民主的大宋朝 , 承载着千载文人的理想和梦想 , 唯其如此璀璨和美好 , 才更加令人向往、不舍、怀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