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孟尝君与冯的关系?如何评价孟尝君与冯谖关系


就孟尝君与冯的关系?如何评价孟尝君与冯谖关系

文章插图
(cnsphoto供图)
赵宇辉/文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接连三次于孟尝君家中弹铗而歌的情节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的大胆举动和关于狡兔三窟的精辟论述更是被后人争相传颂至今 。那么,孟尝君与冯谖的这一段主臣际遇因何能够成为千古美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孟尝君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表现 。
宽仁爱士
由于战国时期,以孟尝君为首的“四公子”门下通常都有“三千食客” 。从这个角度说,孟尝君收留冯谖的举动不难让人理解 。问题是,起初冯谖并非以干才的形象示人 。《战国策·齐策》记载其“贫乏不能自存”且坦言自己“无能” 。也就是说,从孟尝君的视角看来,冯谖是穷困潦倒、身无所长之人 。即便如此,却还是将其留用,说明孟尝君确实宽仁爱士 。
人文关怀
孟尝君门下有那么多宾客,才能高低不可相比,得到的待遇亦不尽相同 。具体到冯谖,是“置传舍”“食以草具”,即被孟尝君列为下等宾客,仅得到粗茶淡饭的待遇 。所以,冯谖弹铗而歌,先抱怨“食无鱼”,后抱怨“出无车” 。因为“食鱼”“坐车”分别对应中等宾客和上等宾客的待遇 。结果没想到,孟尝君一一予以满足,将其“比门下之客”,得以“迁之幸舍,食有鱼矣”“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
正因如此,当冯谖仍旧抱怨“无以为家”时,仆人“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也感到“不悦” 。毕竟,一位没有表现出任何才能的宾客,却要求获得凌驾于上宾的待遇,任谁都难以接受 。不过,孟尝君在询问冯谖,并且得知其家中“有老母”后,“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再抱怨 。
这说明,孟尝君不仅宽仁爱士,更能给予宾客足够的人文关怀,真心实意地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其合理诉求 。
用人不疑
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人 。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 。岁馀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便令冯谖“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结果,冯谖假借他的命令,在薛邑烧毁不少债券,免除许多人的债务 。孟尝君得知后,虽然很生气,却没有责备冯谖,只是无奈地表示:“诺,先生休矣!”
不难看出,面对此前从未证明过自己才能的冯谖,孟尝君愿意给予其足够的信任,敢于向他交托重任 。冯谖没有按照预期带钱回来,使得孟尝君面临无法按时供给宾客的窘境,即使这样,孟尝君还是给予其足够的包容,这确实难能可贵 。
从生物学角度说,人是一种更高级的动物 。因为人不仅能够使用工具,也能制造工具,还能进行复杂语言和逻辑思维 。但同时,人又没有野兽那样锋利的爪牙,也不具备很多动物那样出众的跑跳能力 。所以,唯有合力,人才能弥补每一个个体在身体机能方面的不足;唯有合作,人才能将制造工具的收益无限放大;唯有交流,人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最终建立社会、发展科技、走向文明 。因此,互助是人在缺乏过硬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能够于自然界生存的根本条件 。
由于人的这种特征,决定了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需要有“温度”,都需要倾注真情实感,都需要有携手共存的意识 。
孟尝君与冯谖素不相识,非亲非故,属于职场雇佣关系 。但是,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一位“基础条件”不佳的员工,并且真心实意地关心其生活,满足其合理需求,解决其实际困难,对其委以重任,包容其工作中的错误(当然,最终冯谖证明“焚券市义”是正确的),说明孟尝君没有将雇佣关系看作简单的“我给你吃喝,你给我干活”,而是将其视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共赢、抱团求生 。在今天这样一个注重员工学历及工作效率的时代,孟尝君对于人际关系和人性化管理重要性的准确认知,无疑值得各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借鉴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冯谖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为人所称道的表现 。
敢为人先
不知是谦虚、清高,还是想要故意试探孟尝君的胸怀,冯谖选择先以“无能”且“贪而不知足”的形象示人 。但当自己的诉求逐一得到满足后,他开始积极地展现自身非凡的才能 。据《战国策》记载,看到孟尝君发出公告,询问“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债)于薛者乎?”冯谖立即主动报名前往 。在孟尝君因齐王“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而“就国于薛”后,冯谖主动请命,带“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为其向梁惠王进行游说 。这说明,冯谖是那种能够于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士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