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声生不息》真需要听取观众呼声吗?难道艺术的坚守原则垮掉了?( 二 )


来世的说法有着几千年的争执 , 普遍认为这是佛家的轮回说 , 岂不知佛祖从来就没有谈及过轮回一说 , 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非常反感用轮回说欺压百姓的婆罗门教的 。 他穷一生追求的是让众生摆脱痛苦的折磨之法 , 笑看生死 , 菩提树下 , 他悟到了 , 世上的生命是永恒的 , 躯体可以化成尘土、尘土化成颗粒、颗粒化成养分 , 养分付诸在有生命的动植物元素中 , 慢慢地再化成也叶片、皮毛、然后再经年累月化成生命本体 , 这才是生命的永恒 , 从未有过生与死的交替 , 也非轮回 。
可后世弟子中 , 有不少重投婆罗门的虚伪之徒为了效忠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 , 得到种姓至高荣誉与地位 , 愣是把婆罗门教的轮回说安置在佛教中 , 再经过汉初传教东土 , 加之与我们的道家鬼仙之说融合 , 便有了我们几千年来民间盛传人有来生的说法 , 美好一点的便是来生缘、来生报 , 不好的就是投错胎 , 现世报、轮为猪狗等等 。
刘天王就是寄希望于来生说 , 道尽自己的悔恨与痛苦 , 面对至亲的离去还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说清自己的真感情啊?无非是为遗憾穿上来生说的暖宝宝而已 。




单依纯在演唱前 , 放出来一小段《来生缘》演唱初衷的花絮 , 依纯要用《来生缘》怀念太爷爷那份纯牛奶的恩情 。
合情合理 , 妥帖的、真诚的演唱动机 。所以 , 现场演唱时 , 节奏是缓慢的、旋律是深情的、撕扯的、动情的;音色也是动态的、色彩的、流淌的;舞美营造的氛围更是神秘的、影幻的、虚实的;乐队则努力地输出尽可能的想象空间 , 宇宙的星河、空寂的尽头、荒凉的大漠、雾气皑皑的峰峦小径;电声则模仿着罄鱼的轻锤、山涧的溪水叮咚、风过坍塌的琵琶潇潇 , 一切都是抓不到捕不着的沉沉思念与惆怅 。
单依纯完美地驾驭了整首歌曲的灵魂 , 当听到“一生一世的过去 , 你一点一滴地遗弃 , 痛苦、痛悲、痛心、痛恨、痛失去你”的时候 , 我的眼角已噙满泪珠 。 如果不看前边那段太爷爷的花絮 , 或许我的情感来得会晚一些 , 但先入为主的铺垫终究是发生了共情效应 。
如果说歌唱是美的使者 , 那么此刻的单依纯已然成为了我心中的天使 。


一大段舒缓的弦乐转折 , 然后轻微的律动冒上来了 , 单依纯刚刚演绎出来的《来生缘》气氛瞬间消逝了 , 搭档刘惜君开唱了 。
很好听 , 也很美 , 还有很强的戏剧感、电影感 , 可 , 她唱的是刘天王的另一首歌啊!《一起走过的日子》 , 不是《来生缘》!
这是怎么回事?两首歌的词意完全不同啊 , 这绝不是国语与粤语的区别 , 而是内容上发生了大的跳跃 。 换频道的感觉上头了 , 我愣眉楞眼地赏析着刘美女的演唱 , 右眼瞄着还沉浸在思念之海的单依纯 , 不得不说 , 有点蒙圈 。 这是哪家的编曲啊!神级啊!各玩各的 , 蛮以为是二同唱 , 却原来是《来生缘》与《一起走过的日子》的鬼斧天工的蒙太奇!
这一头是思念、悔恨、遗憾;另一头“是当天一起不自知 , 分开方知根本心极痴 , 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 , 两重境界两重意境 。 我头重脚轻地忍着 , 居然坚持到二人的和声及弦乐队狂拉硬扯地疯狂渲染 , 还能说什么?看到这儿 , 两种意境创新似地被合二为一了 。



油然而生两个字:服了!果不其然 , 两位美女输给了林老爷子与曾比特的《单车》 。
接下来的观看中 , 我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看着 , 可心里升起的失落感迟迟消散不去 。 当看到老姐姐叶倩文超强体力表现 , 笔笔挑逗性地舞姿 , 我只能勉强地跟着乐呵乐呵 , “克舟求健”一唱完 , 《声生不息》第二轮上半场就结束了 。


两个不如意:
第一 , 既然是致敬港乐 , 那主题设定到底应该怎样?是不是需要重新考量?如果主客体置换 , 大玩时光音乐会的赶脚 , 无原则地迎合观众 , 那么这样的音综还能重回巅峰吗?别以为群众的呼声都是万能的 , 要知道每一个呼声无不是来自于个体!大家伙坐一起商量后再表达出需求 , 才叫群众的呼声 , 有过吗?你们有没有搞错?
第二 , 整场六首改编曲目 , 实在是不敢恭维 。 虽然林老先生、叶老姐姐很是卖力气 , 但这不足以证明审美就变得高级了 。 有些歌可以合唱、二同唱 , 而有些歌是不行的 , 若不然 , 干嘛世界上还流行着独唱、大合唱、男女二同唱、齐声小合唱的模式?再这么进行下去 , 离《天赐的声音》《我们的歌》还远吗?那可都是大芒果竞争对手的王牌节目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