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两度禁播全员恶人,揭露了人性“食色性”本源的佳片,原著更深刻( 二 )


于是 , 越做恶 , 越势力强大的五龙 , 不甘再只去玩弄“外人” , 转而开始疯狂报复“自己人” 。

冯老板在眼看五龙对绮云施暴惨叫中活活气死;
织云在生下孩子后 , 被五龙捆绑着和六爷一起炸死;
绮云在眼见家破人亡后 , 倾尽一切雇凶杀五龙未果后 , 被极尽折磨而死 。
最后 , 嚣张疯狂大笑“我不会死”的五龙 , 在一声枪响后......电影戛然而止 。

1995年 , 导演黄健中野心满满 , 耗资700万 , 不惜特意搭建一条街的实景 , 只为重现改编原著苏童笔下《米》故事里 , 赤裸裸的“人性本恶”里真实的“食色性”本色 。
却不料上映之路不但饱受争议 , 还风波不断 。
第一次送审就被“关小黑屋” , 禁了7年 。
直到2003年 , 好不容易过审 , 展开宣传准备上映 , 却又一次被临时紧急停映 。
然而即使两次被禁 , 导演黄健中的底气依然十足 , 甚至发出信心十足的呐喊:
“中国电影史会有我的名字 。 ”

他凭什么?
就凭它大胆地完完整整 , 用丑恶贪婪、自私恶毒、兽性暴虐、原始食色性、无耻背叛.....这种全员恶人的设计 , 淋漓地演绎了真实的极致“人性之恶”真相?
还是说 , 它凭借的仅仅就是可以支撑起深入世人内心“灵魂”的 , 苏童的原著《米》的故事内核(立意)?
就像当年张艺谋也是凭借苏童的佳作《妻妾成群》 , 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奠定一代名导不可忽视的“丰碑”一样 。
这部被圈内很大部分人认为是苏童最好作品的《米》 , 或许才是导演黄建新最有信心的“底气” 。



“所有离乡远行的人都像一条狗 , 走到哪里睡到哪里 。
他们的表情也都像一条狗 , 倦怠、嗜睡或者凶相毕露 。 ”
1991年 , 蓄力8年的苏童 , 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米》 。
这部时隔近20年 , 第一次选择思考人和人的命运中黑暗一面 , 和面对藏在他心底一直难以抒发的“死亡体验” , 终于在这次艰难的极限体验中得以“出生” 。
他说 , 这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 要颠覆的东西太多 , 于是他始终是怀着一种破坏欲在写 。
就像一个人始终要面对 , 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敢面对的——承认自己同时具有善、恶两面本性一样 , 当善良的自己要与罪恶的自己“对话”时 , 真实的“人性”才会原原本本地被展现 。

苏童
于是《米》的故事前半部 , 就像黄健中改编的电影《大鸿米店》 , 两次被禁 , 上映后只获得不到300万票房的惨败 , 至今仍旧饱受争议的结果一样 。
它就是一部阴暗至极展现了世人不敢直面的真实人性本性的现实“群鬼图” 。
全片拍尽了那个“吃人”旧社会里 , 每个人被现实生活逼出最阴暗、最丑恶、最无底线的“食色性”欲望的非人样子 。
全员恶人的设计 , 更是把那个时代里或许存在 , 却脆弱地不堪一击的“善” , 泯灭地一干二净 , 温暖、怜悯、善良这些人性美好的一面 , 终究被更大的“恶”吞噬消失 。
但这就是属于那个“旧社会” , 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真实、最生动的“人类社会”片段写照 。
正如直白地取名《大鸿米店》的改编影片最后 , 那句泣血剖白一样:

“大鸿米店这场风波 , 只不过是整个旧中国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 。 ”


但很可惜的是 , 导演黄健中的改编能力 , 是撑不起他的“野心” 。
或者换句话说 , 他知道如果把原著《米》的故事原原本本搬上大银幕的后果 , 根本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
即使他勇敢地“避重就轻”只改编了前半部故事 , 也如波折不断的现实一般 , 被两次封禁长达九年 。
因为这个全凭想象 , 远离苏童的故事《米》 , 本身就像是个被命运牵扯着 , 不可捉摸的 , 被评价为一半是历史一半是语言的“米雕” 。
《大鸿米店》只是这部更黑暗原著《米》的一半而已 , 所以它虚弱地根本不足以支撑起苏童想象的那个“吃人旧社会”的世界 。
只有完整首尾相连如轮回般契合的“米雕” , 才是一个真正的不可忽视的经典佳作《米》 。

食欲是人类想要活着最基本的物质需求 , 而性欲是人类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进行的繁衍需求 。
前者代表的是“生存” , 是种可以让一个人放弃一切尊严、人性、善恶等所谓“道德”的基本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