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荆轲写一副对联?著名的十副对联

陈沆(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 。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 。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
陈沆对塾师
【为荆轲写一副对联?著名的十副对联】黑赤砚分,研丹朱而磨墨子;
斧斤器异,破孤竹而砍高柴 。
陈沆上学时,深受塾师器重 。一次,塾师于磨墨间,成上联命其属对 。联为双关,因其既可按文意直解,又将丹朱(古代尧帝之子),墨子(春秋战国时思想家)转品活用,属对难度较高 。陈沆思索间举目四顾,见一竹工破竹,即对下联 。联中孤竹指孤竹君,是殷商时伯夷与叔齐之父 。高柴则指孔子弟子,春秋末卫国(一说齐国)人 。
陈沆诗联嘲塾师
琵琶结果;
笛管开花 。
一日,塾师醉酒,误书上联,命群生属对,众皆为其所难,陈沆侄归家语其事,求其助对 。陈沆闻之大笑,以下联对之,并附诗于后云:
枇杷不是此琵琶,恐是先生下笔差 。
若便琵琶能结果,满城笛管尽开花 。

为荆轲写一副对联?著名的十副对联

文章插图
塾师酒醒后见之,深自惭沮,然既成事实,亦无可奈何,乃自我解嘲,和一诗云:
琵琶本是此琵琶,莫笑先生下笔差 。
若使琵琶不结果,江城那得落梅花 。
末句为画龙点睛之笔,乃化用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而落梅花则为笛曲《梅花落》之化用 。陈沆见塾师多才而善于文过,取上等茶叶二斤赠之,意在劝其以茶代酒也 。
陈沆应对兄长
五月五日,五弟房中吃五粽;
三更三点,三嫂床上骂三哥 。
一年端午节,兄嫂全家正围坐一桌,准备吃节日饭 。其三嫂颇有几分文才,餐前提议与五弟陈沆对句,对上了才可共同进餐 。上联是:“五月五日,五弟房中吃五粽;”
陈沆一听,明白是三嫂污自己偷吃了五个粽子,给自己难堪 。陈沆略思片刻后应之曰:“三更三点,三嫂床上骂三哥 。”
一家老小,捧腹哄堂大笑,羞得三嫂面如血染,只得一人躲进厨房就餐 。
陈沆智斗佘学土
双手扳开罾子出;
一肩挑起重泥来 。
一日,清嘉庆帝给湖北籍状元陈沆赐宴,招博学鸿儒同饮 。帝指沆问曰:“天下之才,数谁为最?”陈曰:“天下之才,莫如楚地 。”群臣点头称赞,独有佘学士不服 。嘉庆便命佘学士与陈状元一道去湖广地区遍访人才,一月后回京复旨 。两人来到下巴河两岸,见有人在挑塘泥,有人在用罾网捕鱼 。佘学士冲着一个挑泥的人叫道:“来!我出个对子你对对:‘双手扳开罾(曾)子出;”’那人一言未发挑起塘泥就走 。佘学士嘲笑道:“状元公,你讲‘唯楚有才’,可此人连对子也不会对哩!”陈说:“佘公,他不但对了,而且对得巧 。你看:‘一肩挑起重(仲)泥(尼)来 。”’
一担重泥拦子路;
满塘伕子笑颜回 。
佘学士听完陈沆的代答,并不善罢甘休 。他见前面塘坝上有一担塘泥挡路,就对满塘挑泥的人嚷道:“诸位农民,谁能对出我的对联,重重有赏 。”他不等大家开口,就出了上联:“一担重(仲)泥(尼)拦子路;”塘内的人不知这一官老爷嚷些什么,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佘学士气急败坏地说:“状元公,你简直是欺君枉上!什么‘唯楚有才’?乱弹琴!”陈沆微笑着说:“楚地之才,遍于黎庶 。他们以笑作答,你还不知哩!请听:满堂(塘)夫(伕)子笑颜回 。”佘学士羞愧万分,无言以对 。
七鸭浮池,数数三双一只;
尺蛇挡道,量量九寸十分 。
陈、佘二人离开挑塘泥的地方,一会儿到了陈家门口,看见门前池塘内有一群鸭子在浮游,暗想出气的机会到了 。他想陈沆祖上是放排鸭的,出身微贱,便以鸭子浮水为题,出对嘲讽陈沆:“七鸭浮池,数数三双一只;”陈沆轻蔑地回答:“尺蛇(佘)挡道,量量九寸十分 。”佘学士气得目瞪口呆,回京后卧病半年未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