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感人故事?乡村振兴美篇

西安网讯:(采访人员 马莹)五月的“桐花乡约·乡村公园”,宛如一座世外桃源 。环山路旁,沿坡而上,在通往村子的入口处,采访人员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木桥、茅屋、荷塘、石凳,凉风习习,像是被“设计”过一般,处处呈现出别样韵味,完全不似普通关中乡村的模样 。
“桐花乡约·乡村公园”坐落在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 。这里远离尘嚣,风光旖旎,民风淳朴而被誉为“童话沟”,昔日的贫困村如何将乡村美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成为村庄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 。几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撮合之下,来自城里的资本与“童话沟”握手,逐步形成了资本下乡扶产业,智力下乡带发展的桐花沟乡村振兴模式 。
资本下乡 贫瘠的山梁沟壑变出金山银山
“咱们这都是山梁沟壑,种地劳动强度大不说,还投入多、产出少,基本上靠天吃饭 。”桐花沟村离任干部程宏其告诉采访人员,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到西安甚至南方一些城市打工去了 。

乡村振兴感人故事?乡村振兴美篇

文章插图
桐花沟独特的山川塬地貌,给农民种植带来极大难度,但也正是这南高北低的地势,层次感强,成为了一个观山赏景的天赐之所 。程宏其说:“桐花沟东临流峪,背靠王顺山,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是一个适合休闲养生的圣地 。能不能换一种思路,让贫瘠的山梁沟壑为村民们变出金山银山 。”
新的思路催生新的变化 。桐花沟的变化始于2016年 。西安大东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桐花沟村注册成立,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三变”改革当中,以乡村公园规划作为切入点,全面与村集体合作社合作,将桐花沟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帮助进行市场化运作 。
“乡村公园积极发挥岭塬相间、风景秀美的资源优势,探索落地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并受益,打造集农业示范园、民居改造、民宿产业、休闲旅游、产业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 桐花乡约·乡村公园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负责人辛晓红说 。
统一设计 废旧民居摇身变成精品民宿
吹拂着秦岭山间习习的微风,踱步在富有风情的桐花乡约精品民宿,中式传统的西北宅院煞是好看,风格或古朴简单、或艺术气息暗藏、或风格凸显、或内敛含蓄,和村庄的气质融为一体 。
“这些古朴简雅的四合院落原本是村民闲置的民宅 。村子成立了九间房镇桐花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民分两类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股村民享受集体公共建设项目带来的权益和分红;以资源入股的村民,将闲置民居、农业用地纳入集体经济合作社,民居改造修缮后进行民宿运营,既能享受民居租赁收益,又能享受运营收益分红 。”辛晓红说 。
采访人员在桐花乡约精品民宿看到,民宿建筑风格分为中式传统四合院大宅和原生态民宅两种,室内设计均由知名设计师完成 。客房配有公共厨房、共享咖啡书吧、菜园等设施,可供入住者享用 。
更令人称叹的是,现在的桐花沟村统一由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看似一幢幢简约朴素的关中民居,细观之后总有新意,会发现细节打磨颇为用心 。在这里的民宿更是执行7×24小时精品旅游度假服务标准,设置运营总监、民宿管家、值班看守、厨房服务、客房清扫等岗位;制定了服务标准和流程,将乡村民宿原味和高质量服务管理呈现给每一位游客 。
李小莉是桐花沟村的村民,她已经在精品民宿工作了大半年 。“打扫客房、喂鸡做饭,干得都是最熟悉的家常活计,不那么辛苦,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再加上每年租地、分红的收入,比以前种地不知要强多少倍!”
“农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单打独斗 。” 辛晓红说,“以往,桐花沟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往往以个体经营开发为主,在此基础上,整个村庄形成了以单一的农业种植为主的发展格局 。通过乡村公园项目带动,将农业发展和旅游产业统一布局,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成立各种专业化合作社,不仅能够促进村庄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而它更大的作用是带动村民就业 。”
【乡村振兴感人故事?乡村振兴美篇】改革促进 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带来新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