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多不要脸,才敢把她踢出娱乐圈( 三 )


电影中的人物 , 在完成了革命的任务后 , 间隙之中 , 却带有一种宁静与闲暇 。



如今的国产剧 , 已经很久没有拍出好看的历史剧 。
而有一个导演 , 一口气拍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这些经典高分历史剧 。
她是胡玫 , 也是张艺谋和陈凯歌北电导演系的同学 。
在《雍正王朝》制片人找到胡玫后 , 她在春节期间一口气看完二月河的原著 , 还跑到雍和宫上了一炷香 。
历史和人物传记 , 是胡玫一生的挚爱 , 机会 , 终于来了 。
《雍正王朝》的候选导演就有11人 , 甚至还包括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牌导演 。
胡玫并不怎么在制片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 其中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
“历史剧是男人戏 , 女导演理解不了深厚的帝王政治 。 ”



就连在易立竞的一次采访中 , 也会有这样的先入为主 。
也许这并不代表易立竞的个人看法 , 但一定代表更广大观众的看法——
“按理说 , 一个女性导演 , 爱情、亲情、友情这样的主题才是自己强项 , 而你恰恰相反 。 ”

胡玫回答:“你不觉得女人比男人更了解男人吗?“

李少红 , 拍出《大明宫词》前 , 还拍过《银蛇谋杀案》《血色清晨》这样的现实惊悚片 。
《银蛇谋杀案》首映上 , 当时台下的人不停吆喝起哄 。
后来她才知道大家起哄的原因 , 是——
没想到导演竟然是女的 , 一个矮小的女孩怎么那么凶残?

还有人说她比男人还要狠 。


在八九十年代 , 其实早已经出现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电影 。
第四代女性导演的王君正 。
她在1991年拍摄了潘虹和丁嘉丽饰演的《女人TAXI女人》 , 如今看来都如此时尚先锋 。
题材类型 , 是《末路狂花》这样的公路片 。
但 , 这部片比《末路狂花》的诞生还要早上一年 。
主角 , 也是如今少见的女性银幕形象 , 一个搞科研的植物学家 , 一个女出租车司机 。
如同任何公路片一样 , 两人在旅程中相伴一段时间后 , 都获得了内在的成长 。
更特别和大胆的是 , 期间两人还流露出若隐若现的女同意味 。



上面所说的李少红鲜为人知的一部电影 , 是1990年的《血色清晨》 。
由一张“处女膜”引起的血案 。
女主杏红新婚洞房夜 , 没有见红 , 所谓的“处女膜”与女性的忠贞 , 引发了一场事先张扬的犯罪狂欢 。

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 , 是其作品中最具有“女性意识”的一部作品 。
观众称是“女性版的《霸王别姬》” , 戴锦华在当年称:
“中国唯一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



但大多数这样的电影 , 为何却淹没在电影史中?

我从知网上找到一篇黄蜀芹导演在1995年发表在期刊上一篇文章 , 里面藏着一些答案 。
这篇文章的标题已足够鲜明——《女性 , 在电影业的男人世界里》 。
《人·鬼·情》当年上映后 , 得到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的赞誉和奖项 。
但电影里的女性角度 , 当时却鲜少有人讨论 , 人们更感兴趣的是电影里的人性、鬼性 。
当年电影讨论会上的讨论焦点 , 并非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


国内影评人不谈女性电影 , 有两个原因 。 第一 , 中国社会女性意识的概念薄弱 , 大家没有这个意识;其次 , 好像用“女性”意识去评论的话 , 把影片的意义缩小了 , 贬低了 。 直到现在 , 还有人劝我 , 你别把自己的作品列为女性意识作品 , 应当放得更高些 , 我却觉得这里不存在高与低的问题 , 而是承认它含有一种特质 , 一种主流以外的文化特质而已 。
简单来说 , 在电影评论界——
从女性角度评论电影 , 就会被认为“视角过于局限” , 更高的视角 , 应该是社会、人性 。
黄蜀芹一语中的 。
当一部作品的冠名是“女导演”时 , 有趣的事情便发生了——
一个女性导演去拍“男人的东西”时 , 会被认定拍不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 不够男性化 。
当女导演拍爱情、文艺题材电影 , 又会被认为女性只能拍“情情爱爱的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