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华歆与王朗的人物形象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王朗的文章 。
华歆、王朗是三国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人物 。他们官都做的很大,但仔细想想,却没什么功劳 。两人早年都是小霸王孙策的手下败将,华歆丢了豫章郡(投降),王朗丢了会稽郡(战败),所幸被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回到许昌任职 。
两人在曹魏发展的风生水起 。华歆做到魏王国相国、曹魏的司徒、太尉,甚至连曹丕代汉的禅让仪式都是华歆主持的 。王朗做到魏王国御史大夫、曹魏的司空、司徒 。
他们在曹魏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功劳,和钟繇、贾诩、董昭完全不能比,为什么却官运亨通?
《三国演义》中,王朗被诸葛亮骂得气死身份——愿意合作的前东汉高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始终没有甩掉东汉朝廷这面旗帜,像王朗、华歆这样的东汉高官愿意和曹操合作,自然是曹操求之不得的 。
![华歆王朗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华歆与王朗的人物形象](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28/1521455021-0.jpg)
文章插图
华歆、王朗在接受曹操(朝廷)之前,已经是两千石的太守官职,这在曹魏阵营中并不多见 。钟繇、荀攸加盟曹魏时,都不过是六百石的黄门侍郎;董昭加盟曹魏时的身份,也只是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比太守低一级 。
比华歆、王朗职务更高的杨彪,曾任东汉的三公,却不愿意和曹魏合作,长期称病辞官 。这种情况下,华歆、王朗对于曹魏就更重要了 。
华歆主持了曹丕代汉的禅让仪式寿命——活的够长,熬成元老
王朗在正史中,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在228年自然死亡 。华歆更是直到232年才去世 。曹魏第三位皇帝曹睿是226年登基,所以华歆、王朗都是服侍曹魏三代的老臣,资历足够当元老 。
这时候,像郭嘉(207年)、荀攸(214年)、程昱(220年)、郗虑(220年)这样的曹魏主力文臣谋士,都已谢世 。
当然,华歆、王朗的职务高,主要还是虚职 。曹丕、曹睿时代,实权主要还是在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这些人手上 。
贾诩名声不佳,被任命为曹魏太尉,被孙权讪笑形象——正面人物,品德高洁
当然,花瓶也不是随便选的,至少要形象正面、口碑好,符合曹魏“主流价值观” 。
在正史中,华歆、王朗的品德都很高洁,和他们在《世说新语》(管宁割席)、《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
华歆素来清贫,有点赏赐就分给贫苦的亲戚朋友,“家无担石之储”(家里连一石粮食的储备都没有) 。连曹丕都知道华歆日子过得紧,专门赏赐了御衣,并为华歆的家人做衣服 。
王朗即使在被孙策击败、最困难(“朝不谋夕”)的时候,依然体恤亲朋故旧,把有限的东西分给大家,施行仁义 。
三国时代任命朝廷重臣,还是很讲究官员品德和形象的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时,就受到了孙权的讪笑,因为贾诩有过鼓动西凉叛军攻陷长安的“不良记录”,还曾劝谏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自己却谋得高位 。
【华歆王朗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华歆与王朗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华歆、王朗算是东汉旧臣中的幸运儿,前朝今朝都混的相当不错,同时也没有落得太不堪的骂名 。这两个“人精”的处事哲学,倒也值得后人仔细参悟 。
推荐阅读
- 刘奭在位几年,刘奭之后是哪个皇帝
- 刘秀为什么葬在黄河里,
- 6个小工具,让你的电脑井井有条,大神都在用
- C语言如何在终端实现进度条效果?
- 赵云在长坂坡救出了谁,长坂坡上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
- 张辽在曹魏的地位,张辽打败东吴
- 领域驱动设计DDD和CQRS架构模式落地实践
- Java循环结构——switch语句
- 签署员工保密协议的重要性
- 完璧归赵中的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里是谁从秦王那里要回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