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

明武宗朱厚照是什么下场,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纵观明朝十六帝,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争议最大的帝王之一,一方面处事刚毅果断,诛杀刘瑾,平定安化王、宁王叛乱,御驾亲征大败蒙古王子,俨然一个有为明君;而另一方面却又荒于朝政、一生贪杯,尚武无赖、贪玩好色,简直就是个无道昏君 。按照正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最终因落水生病、不治而亡,然而却有人说朱厚照乃是被人所害,且矛头直指内阁首辅杨廷和,事实又是怎样呢?
平叛归来不慎落水,数月后不治身亡
【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翻盘 。朱厚照不顾大臣劝阻,下旨“再言之,极刑”,逐亲率大军前往平叛 。
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朱厚照率领大军从京城出发,然而当朱厚照的大军行至涿州时,却传来了南赣巡抚王阳明已经平定叛乱,宁王朱宸濠已经被活捉的消息 。朱厚照眼看平乱大计泡汤,于是便隐匿捷报、继续南行 。
王阳明早已将宁王押送到了南京,并请求朱厚照受俘,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的朱厚照却根本不急,一路游山玩水,直到十二月一日才抵达扬州 。直到王阳明上书,表示平叛功劳全部属于大将军朱寿(即朱厚照),对自己平叛之功一字不提,朱厚照这才准奏 。即使如此,朱厚照还是要求将宁王先行释放,然后再由自己抓获的把戏 。
亲自抓获宁王之后,朱厚照这才开始北返,一路再度游山玩水 。至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时抵达清江浦,又跑去当了一把渔夫,结果不慎跌入水中,虽然太监和侍卫们将其迅速救起,但却就此一病不起 。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在军队的护送下,患病的明武宗朱厚照返回京师 。正月十四日,在南郊主持大祀礼的朱厚照突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竟然再也没有爬起来 。同年三月,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终年三十一岁 。
明武宗是否真是因病身亡,目前仍无准确结论
从不慎落水,到返回京师,再到次年三月病逝,明武宗朱厚照生病长达六个月之久 。而关于其去世,《明史》中也仅仅留下了一句“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 。目前关于朱厚照去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朱厚照的好色是出了名的
1、身体虚弱、因病去世 。在《武宗实录》中,有“(朱厚照)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实以此故”的记载,可见其乃是个终日酗酒的酒鬼 。此外,明武宗朱厚照的好色更是极为出名,史料便有“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的记载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明武宗乃是因长期酗酒好色被掏空了身体,身体抵抗力极为糟糕 。而不慎落水只是一个诱因,身体长期亏空导致的结果就此全面发作,最终一病不起,不治身亡 。不过,《明史·江彬传》中有载“(十四年正月)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 。”也就是说,在明武宗朱厚照落水的前一年,他的身体不仅没有出现问题,反而极为健康强壮 。
2、因肺炎而不治身亡 。这种观点认为,朱厚照不慎落水后,导致水呛入肺,再加上秋日着凉,以及骤然落水后的惶恐惊悸,就此引发肺炎 。而在医疗条件较为落后的古代,一旦患上肺炎,基本等于宣告了死亡,就算是医术高超的太医对此也只能束手无策 。而明武宗从落水引发肺炎,长达数月不治,最终转化为了更为致命的肺结核,即肺痨,就此不治身亡 。

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朱厚照到底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3、血吸虫感染身亡 。所谓的“血吸虫病”,指的是一种人畜之间互相感染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且最易感染的人群便是十五岁至三十岁男性,而这种病最初的症状便是发热、怕冷、咳嗽、胸痛,而这与明武宗朱厚照患病初期的症状极为相似,而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这种症状也极易被误诊为风寒之症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朱厚照落水之后极有可能感染了血吸虫病 。不过,血吸虫病的易感染季节是夏天,而明武宗朱厚照落水却是在九月,而且朱厚照落水的地区并非血吸虫疫区 。最重要的是,感染血吸虫需要经常接触疫区的水,而朱厚照仅仅落水一次 。因此,这种说法可能性相对较小 。
4、被文官集团害死 。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备受争议,除了他自身的所作所为之外,更多源于他和文官集团的矛盾 。从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朱厚照显然是位个性极为强烈的皇帝,而明朝文官集团对皇帝的限制和约束又极为严格,这自然造成了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明武宗朱厚照极为重视军权,不仅自封大将军朱寿,而且还提拔重用了江彬等武将,从而将兵权重新掌握在了手中,这同样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惕 。这一点从关于应州大捷的离奇记载,以及朱厚照不承认王阳明平叛功劳等事件便可看出 。同时,在朱厚照患病之后,曾明确要求更换太医,并且要求从民间选拔名医,但却被杨廷和所拒绝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明武宗朱厚照之死极可能源于他和文官集团的矛盾,且有观点将矛头直指内阁首辅杨廷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