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
2021高考语文结束之后,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当然是作文了,其次便是名句默写题 。别看这个题的分值只有6分,背诵的篇目也只有64篇 。
但是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6分就像是噩梦一样,从进入高中的第1天开始,就为这6分而奋战,还要把初中的50篇反复背诵,三年之后能拿到几分还是个未知数 。很多男生甚至放弃了这6分 。
真的是:谈默写而色变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35fe7e.jpeg)
文章插图
这几天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一开头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看似有趣的段子:
2021高考第一场语文结束之后,有个考生一走出考场,就问老师“三秦是什么”?
一旁的地理老师听岔了,以为是“墒情”,便道“墒情就是土壤含水量啊!”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学生很无奈地说:“老师我问的是语文” 。
逗大家一乐之后,言归正传,这其实是全国一卷中的名句默写题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3a3a15.jpeg)
文章插图
题目是这样的:
“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如果是全国一卷、二卷地区的考生,看到这样的题目,脑海里马上会闪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题实际上是没有难度的,在现行的初中教材上我们就学过这首诗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3d67f7.jpeg)
文章插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这首诗的第3联可谓是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一定也用过这两句诗,来和朋友共勉 。第四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苏轼在《送子由使契丹》中就曾经化用为: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反过来说第一联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其中的“阙”字也容易写错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425f7e.jpeg)
文章插图
其实,在古诗文中“三秦”这个词,作为地理名词很常见,简单举几个例子: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陆游《观长安城图》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李益《五城道中》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冬至》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 。——杨炯《刘生》
由此看来,唐代诗人更喜欢用“三秦”这个词,杨炯就是和王勃同时代的人,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诗篇中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4646cd.jpeg)
文章插图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说,三秦大地应该泛指的是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现在所指的范围更广了 。
这道题的亮点实际上不在于考哪个诗句,而是在于它的开放性,近几年来名句默写的答案一向是唯一的 。而这道题给考生留下了发挥的余地,没有具体指明是哪首诗,背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同学当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王勃的这两句诗 。
当然,对于诗词涉猎比较广泛的同学,也能想到的关于“三秦”的诗句 。这或许也是名句默写题的一种新的探索,以后的高考中或许会沿用这个路线 。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4c30d8.jpeg)
文章插图
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用在这道名句默写题上,是十分贴切的 。但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通过这一道小小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的大变化,很多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也给学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实际上也在告诉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一定要活学活用!
![2021全国各地高考默写?2021全国高考默写_1](https://www.08ts.cn/zb_users/upload/water/2022-04-26/6267ce2509764.jpeg)
文章插图
而真正让学生蒙圈的不是“三秦”这个名词,也不是这道简单的名句默写题,而是变化多端的高考语文试题,仔细研究你一定会发现,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多变,研究性越来越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强,这正是很多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火车票可以提前多少天购买?
- 2021,排名前 15 的 Vue 后台管理模板
- 上海2021中考语文作文押题?2021年上海中考语文满分作文
- 2021组装电脑配置清单
- 2021年勐库茶区价格表,古树普洱茶比普通普洱茶有哪些优势
- lol上单克制关系图2021-2021年lol上单强势的英雄-
- 2021惠城区新建学校?惠城区学校
- 2021年最伤感的文案?2021新年文案简短伤感
- 2021年新年演讲稿?得到2021跨年演讲
- 以劳动最光荣为话题的作文?劳动最光荣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