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苏轼?苏轼画的竹子

1.苏轼写的有关竹子的诗句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
无肉令人瘦 , 无竹令人俗 。
人瘦尚可肥 , 士俗不可医 。
旁人笑此言 , 似高还似痴 。
若对此君仍大嚼 , 世间那有扬州鹤 。
2. 宋.苏轼《霜筠亭 》
解箨新篁不自持 , 婵娟已有岁寒姿 。
要看凛凛霜前意 , 须待秋风粉落时 。
3.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 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 ,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 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
苏轼(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汉族 , 四川人 , 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 , 学识渊博 , 天资极高 , 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 , 明白畅达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释义:
1.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释义:
宁愿吃饭没有肉 , 怎能居住环境中没有竹子呢? 没肉吃只是少点肉 , 没竹子看人会变得俗气的 。人瘦了还能养肥 , 俗人却是无药可救的 。要是能对着竹子吃得满嘴流油 , 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事情?
2. 宋.苏轼《霜筠亭 》释义:
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 , 不太能够自己保持挺直 , 但已姿态优雅 , 有了能耐受严寒的仪态 。而要看到它严正可敬 , 傲对霜寒的样子 , 就要等到秋风骤起 , 花粉凋落的时候了 。
3.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释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 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 , 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 , 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 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 , 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 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4. 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释义: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 , 有耸立的高山 。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 , 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 , 蝉鸣缭乱 。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 , 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 , 古城墙的近旁 , 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 , 转瞬已是夕阳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 , 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
2.苏轼写的有关竹子的诗句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 。
无肉令人瘦 ,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 士俗不可医 。
旁人笑此言 , 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 世间那有扬州鹤 。
2. 宋.苏轼《霜筠亭 》 解箨新篁不自持 , 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 , 须待秋风粉落时 。
3.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舍外 ,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夜三更雨 , 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苏轼(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