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何关联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

1857年11月,英法大军近6000人在珠江口集结完毕 。美国新任公使列维廉(威廉·里德)和在天津遭拒的俄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磋商 。美俄的伎俩是,在「中立」和「调停」的幌子下配合英法的行动,并乘机向中国政府欺诈勒索 。叶名琛认为英法是黔驴技穷和虚张声势,接其奏报的咸丰帝也以为胜算在握 。12月中旬,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向叶名琛发出照会,提出进入广州城、商议修约、赔偿损失等要求,对纯属英方无理取闹的「亚罗」号事件则未再提 。同时,英法联军侵入珠江,逼近广州
叶名琛对英法的要求一一据理驳斥,但仍不事抵抗,还听信据称两国无心大动干戈的传言 。24日,联军发出最后通牒,限广州守军在48小时内撤至城外 。叶名琛照旧稳坐泰山 。28日,联军向广州发起进攻 。30日,广州失陷 。叶名琛遭俘,被押往加尔各答 。他自比海上苏武,于次年4月逝于异国 。
占领广州后,英法侵略者命令投降的广东巡抚柏贵出面主持政务 。身为傀儡的柏贵不向北京报告实情,还说自己是「苟且忍耐,曲为羁縻」 。到1858年2月,咸丰帝才从湖南巡抚骆秉章那里获知广州实已沦陷,但他以太平天国为心腹大患,对外仍以「怀柔」为上 。
2月中,英、法、美、俄使节通过上海方面向清政府发出照会,提出大量利益要求,包括公使驻京、增开口岸、外人至内地游历和修订税则等 。英法还威胁说,若中方在3月底之前不派遣钦差大臣上海谈判,即举兵北上 。随后,他们乘舰前往上海 。他们在此得到的答覆是,英法美使臣应回广东商谈,俄使则应前往黑龙江 。四国使节不予接受,于4月中率舰抵达大沽口,要求与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或天津谈判 。
清廷派仓场侍郎崇纶前去交涉,英法代表因其级别低和没有全权而拒绝会见 。清廷又以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额尔金和葛罗认为他须获全权,谭称中国并无此种办理,双方的谈判遂迟迟未启 。谭廷襄与列维廉和普提雅廷有所接触,他知道美俄皆有渔利之心,但仍存望其调停之意 。对咸丰帝来说,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不过是减税和增开闽粤小口岸各一,他还要求英法先交还广州 。一事无成的额尔金和葛罗决定采取强硬行动 。5月20日上午,英法联军向大沽炮台发动攻击,两小时后即占领之 。数日后,侵略军进抵天津城郊 。惊恐的咸丰帝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赴津交涉,还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负责加强京畿防务 。
6月初,桂良、花沙纳与四国的代表分别展开谈判 。因英法坚持中方代表须有全权,咸丰只好准许桂良、花沙纳「便宜行事」,实际上他们仍须不断征询北京的意见 。与英法的谈判是交涉的重心,中英谈判则是重中之重 。英方索要的权益最多,对一些重点要求的坚持也最力 。对于很多权益,其它国家乐于先由英人逼迫清廷让与,再凭最惠国待遇坐享其成 。对开放长江、允许英人到内地游历和准许英使驻京这三项要求,清廷很难接受 。它担心开放长江和内地造成外人势力深入腹地,并与内地「乱党」相联合 。它最不愿看到北京驻使,害怕这严重损害朝廷的威望,更便于外人向己施压,并使反清力量和外人在京城危险地联成一气 。英方以进军北京相威逼,清廷只得屈服 。
1858年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 。它的重要内容是:两国「交派秉权大员」至两国首都,英国驻华官员及眷属可长期居住或随时出入北京,可租地租屋和雇佣仆役,英使觐见清帝之礼与觐见欧洲君主时相同;中方委派一名内阁大学士尚书办理与英使文移、会晤等事;日后中方派使赴英,享有同等优待;英人可持由领事发放和地方官盖印的执照往内地游历和通商,「江宁等处,有贼处所,候城池克复之后,再行给照」;开放长江口岸,镇江在一年后开埠,其余「俟地方平靖」由双方后商议,自汉口以下至海共选择不超过三处长江口岸开放(后定为汉口、九江和镇江);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为口岸;中方保护基督教的传授习学者;双方尽快于上海会商新税则;公文叙及英国官民,不得使用「夷」字 。
该约专条规定,中方赔偿英国商民损失和军费共白银400万两,赔款付清后英方交还广州 。次日,中法天津条约签订,重要内容是:法国公使可进入北京办理要务,若别国公使获准常驻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