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贤妃徐惠 贤妃徐惠小说( 二 )

唐代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长孙皇后仙逝 , 太宗时常沉痛缅怀 , 而徐惠的出现 , 恰似生命中的一缕生机 , 让他依稀看到妻子的身影 , 抚慰心中的悲怆 。她们一样的贞静美好 , 一样的手不释卷 , 一样的辞采华茂 。他和长孙皇后在一起时 , 多半被征战、政务阻挠而聚少离多;而徐惠 , 正处在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太平光景 , 执政之余 , 太宗也得以抽身评赏徐惠的佳作 , 目睹一代才女的成长历程 。她留下的诗作有《长门怨》《赋得北方有佳人》《进太宗》等 , 试想一下 , 若长孙皇后福寿双全 , 也一定会有更多佳作传世 。
入宫伴驾的十余年间 , 徐惠凭借不世出的才华一再进封 , 先拜婕妤 , 再迁二品充容 。身后她更被高宗追封为「贤妃」 , 位在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列 。另外 , 她的一弟一妹 , 同样以才学名世 , 时人比之为「汉朝班氏」 。
登小山兮赋文
在徐惠传世的作品中 , 《奉和御制小山赋》很是特别的一篇 。贞观二十一年 , 太宗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静养 , 不忘带上文气蓊郁的徐惠 。两人穿行于阴阴夏木之间 , 不觉走至宫内一座清幽精巧的小山 。清心悦目的景色激发了太宗的文思 , 他暂放国事 , 写下了精美不让山色的短文《小山赋》 。
这一年 , 太宗的寿命只剩下三年 , 身体状况并不乐观 。此前经历太子叛乱、爱女夭折、亲征失败的重重打击 , 太宗的身体和精神都大不如前 , 虽然是静养 , 但心中仍旧牵挂国事 , 不曾真正歇息一刻 。而这时 , 远离政务、外臣的叨扰 , 天地间仿佛只有他和徐惠漫步园林 , 悠然半日 。好景良辰 , 红袖添香 , 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因素成就了太宗笔下罕见的写景美文 。徐惠读罢《小山赋》而顿悟 , 这位经天纬地的天可汗 , 也怀着陶醉山水之乐的情怀 。文中「风暂下而将飘 , 烟才高而不暝」「岫带柳兮合双眉 , 石澄流兮分两径」等骈句 , 简直就是一幅鲜妍明丽的山水小品 , 让她由衷喜爱 。
其实 , 不需君命 , 徐惠亦生了唱和的心思 。她最敬爱的帝王 , 好比一路提携、眷顾她的人生导师 , 见到恩师的不朽之作 , 做学生的唯有倾尽才华才是最好的回报和敬意 。徐惠不负君恩 , 援笔而作 , 遂成赋文 。两人摩景状物的功力其实不相上下 , 而感动读者的 , 却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宁和与温情 。徐惠的唱和之作 , 更在山林烂漫之间 , 脉脉传达出对太宗的崇敬和祝福 。她在末尾写道:「期保终于一国 , 奉天眷于千龄 。」「千龄」一词 , 又暗暗道出徐惠的心曲 , 年龄的差距让徐惠时刻感受着生命流逝的征兆 , 这位千年一遇的帝王 , 注定要先她而去 。不知在午夜梦回时 , 她是否对着晓月风露 , 发出「君生我未生 , 我生君已老」的惆怅 , 而在面对太宗时 , 她只是把这份愁绪化作真挚的祝福 , 愿上天垂怜 , 再赐几许陪侍君王的荣耀 。
若徐惠的成就止步于舞文弄墨 , 她充其量是位列薛涛、李季兰之流的盛世才女 , 而要称之以「贤妃」 , 更要有男儿一般的深远见识 , 以及为国为民舍身忘我的无私情怀 。而这一点 , 徐惠做到了 , 更让她在贯穿大唐乃至整个古代的繁华后宫中脱颖而出 , 堪称贤妃之典范 。
徐惠在后宫里 , 容貌、资历都不是最有优势的 , 但她却在《旧唐书.后妃传》中排名第三 , 成为太宗一朝唯一与长孙皇后一同见诸正史的嫔妃 。这个生命何其幸福 , 又何其神圣 。翻阅《后妃传》的徐惠一段 , 其篇幅之长、载事之详 , 诸妃难及 。当后人重读唐史时 , 谁能不叹服于她的智慧和贤德 , 谁能不投以惊羡的目光 。
读经籍而追贤
太宗一朝 , 自长孙皇后始 , 妃嫔多为贤媛淑女 , 后宫亦罕闻争宠害命之事 。上有韦贵妃「满盈为诫 , 谦揖居心」、燕德妃「性理明惠 , 艺文该博」 , 还有率性柔婉的韦尼子以及不学「戚姬媵爱之私」的杨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