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也走入全面屏时代 它为何更值得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我准备为自己的电脑选购搭配一款显示器,之前我使用笔记本时间比较多,所以一开始挑选的时候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显示器品牌型号,我也是完全无从下手的感觉 。
作为一个颜值党,我首先明确的一个目标就是要“颜值即真理”,那么一款显示器的颜值怎么判定?我认为首先一定要是“全面屏” 。
全面屏这个词你可能比较熟悉,这几年在智能手机上“全面屏”被广泛提及,全民屏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夸张的说,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就是“全面屏”的发展史 。
首先我们先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如今都在追求“全面屏”这种形态 。
全面屏的发展:从小屏幕到大屏幕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等都是通过屏幕和人类产生交互,那么如何使得这些交互变得更好?
人类是视觉性动物,如何获得更极致的感观体验?这个时候“全面屏”成了主流发展方向 。
新需求产生推动屏幕边框的缩窄,从而解锁了更多交互探索的空间 。
例如手机在有限尺寸内,如何能更多地显示内容,设计类专业人员如何多屏幕更好地协同办公,游戏展览演示等场景如何突出临场感和冲击力效果等等 。
在这些需求的刺激下,如何更高效利用好眼前这块屏幕的极致追求,推动了人类在不断追求发展道路上的努力实践 。
看到这里你可能不禁要问起,既然全面屏这么好,为什么之前这么多年里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呢?实现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先从我们每个人接触最多的手机来说起,屏幕尺寸的变化可以说是手机发展史上一条脉络 。
从2007年初代iphone开始的3.5英寸屏幕到目前6.7英寸的屏幕,在保证人们手握持最大限度以及舒适度的前提下,智能手机的机身尺寸发展空间是有限的 。
那么如果想尽可能获得显示更多的显示区域,那么必然尽可能的缩小或隐藏手机面板上的各种传感器位置,例如正面的听筒、麦克风、前置相机、指纹识别、屏幕IC驱动等等元器件都是一系列难题 。
早在2014年8月,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被称为“全面屏”的的手机AQUOS 305SH(Crystal),向大众消费者打开了这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
正面的玻璃面板在机身四角形成坡度很高的切割角,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有效地“隐藏”手机在左右和上方三个位置的黑边 。
而在后面,各大手机厂商,特别是国内的手机厂商,通过弹出式相机、滑盖式全面屏、屏下摄像头的形式尝试实现视觉效果更出色的“四边全面屏” 。
不过目前为止,手机屏幕依旧是“四边全面屏”基础上的刘海屏、打孔屏和药丸屏为主要 。
得益于OLED柔性屏等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以及COF封装工艺等等的技术进步突破带来的应用 。
近年来还出现了折叠屏、环绕屏甚至卷轴屏等解决方案,这也为未来的“全面屏”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而在显示器上,随着“全面屏”在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窄边框”、“微边框”“超窄边框”等名词在近几年也开始出现在显示器市场,其背后其实也是组装工艺和液晶显示屏机构进步的体现 。
全面屏显示器发展的难点
显示器的面积虽然要比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大上不少,要做到面板更窄的“全面屏”面板似乎更加容易,不过实际上,面板面积更大的显示器要实现起来其实比小尺寸设备更加复杂。
要了解这种技术难度,我们首先得了解常规显示器的基本结构 。
目前市面上的显示器主要以还是以液晶为主(IPS、VA、TN面板等),只有极少数高端产品会使用OLED面板 。
而在常规的液晶显示器,一般是由液晶显示模组、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以及结构件等多个组件共同构成,这些部件的体积和安装空间,也会随着面板的尺寸增大而改变 。

显示器也走入全面屏时代 它为何更值得选择?

文章插图
液晶模组的构造的核心是由两片平行的玻璃面板之间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之间布局有很多细小电线 。
通过PCB电路板输出的电流来控制这些液态晶体改变方向,进而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人眼可见的画面 。
而为了保证这两层玻璃之间封装的稳定性和电路布局的可靠性,需要在整块玻璃面板的四周预留足够空间的封装空隙 。
边框宽窄除了与边框胶涂布工艺有关外,还与屏幕栅极驱动电路的排布方式有所关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