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事这首诗的意思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拼音版古诗

【端午即事这首诗的意思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拼音版古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宋代词人文天祥《端午即事》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
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 。
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 。
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
注释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
故人:古人,死者 。
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
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
夙昔:指昔时,往日 。
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原”字的意思 。在这里指屈原 。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

端午即事这首诗的意思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拼音版古诗

文章插图
隔:间隔,距离 。
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
赏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 。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
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文天祥德祐二年)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 。而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
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拟诏时言语有讥讽权相贾似道之处,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用家财作为军资,招募士卒勤王,被宋廷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
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 。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旋即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建策不被采纳而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再被押解至元大都 。
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其著作经后人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有忠愤慷慨之文,诗风至德祐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