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缩写 画蛇添足是历史成语吗

成语“画蛇添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
画蛇添足,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成语 。但你可知道,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只顾个人利益而枉顾国家利益的古代?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缩写 画蛇添足是历史成语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需要先了解画蛇添足成语产生的古代背景 。
进入战国之后,楚国与三晋(魏、赵、韩)发生了多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仇怨越积越深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逝世,魏国听说楚国有国丧,趁机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楚国与魏国之间的仇怨 。
在魏国夺取楚国陉山的次年,即公元前328年,楚怀王熊槐即位 。
楚怀王是楚国古代上由盛转衰的国君,执政初期还能积极当作,极力保持楚国大国的地位;后期,由于误信秦相张仪之言,为了得到商於之地而与齐国断绝联盟关系 。等到发现被张仪忽悠后,楚怀王愤而出兵攻打秦朝,结果数次被秦朝打败,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了楚国大片国土,把楚国多年来积攒的家底挥霍一空,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朝扣留,三年后,楚怀王死于秦朝 。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缩写 画蛇添足是历史成语吗

文章插图
言归正传 。由于魏国趁楚国国葬之机攻打楚国,故而楚怀王即位后,发誓要报复魏国 。六年后,即公元前323年,楚怀王派将军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城邑 。
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能征善战,曾担任过楚国的最高军队长官大司马和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令,兼领柱国,封上爵执珪 。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灭掉越国,杀越王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 。
昭阳打败魏国之后,又调军攻打齐国 。当时,齐宣王刚刚去世,齐湣王田地刚刚即位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国大军,齐湣王很是担心 。
恰好,就在此时,陈轸从秦朝来到齐国 。
陈轸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纵横家,颇有见识和谋略,原来是齐国人,只是当时正在为秦朝服务 。
齐湣王见到陈轸,如同见到救星,大喜,赶紧向陈轸请教怎么对付楚国的昭阳大军 。陈轸当即表示,他可以帮助齐国,让昭阳撤军 。
怎么让昭阳撤军呢?陈轸跑到昭阳的军中,给昭阳讲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先后,把一杯酒赐给门客 。门客们私下商议说,几个人喝这杯酒,肯定是不够的,一个人享用还差不多 。不如这样吧,让我们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这杯酒就让谁喝 。
有个门客率先在地上画完了一条蛇,取过酒杯准备先喝,又见其他门客还在画,就举着酒杯,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 。”
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那个门客最后没有喝到酒 。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画蛇添足” 。
陈轸给昭阳讲这个故事,目的是劝昭阳不要攻打齐国 。因为在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城邑之后,昭阳的功勋已经够大了,回到楚国,最多也不过担任令 。而昭阳当时已经是楚国的令伊,即便打败齐国,官位也无法再得以晋升 。
何况,昭阳如果执意攻打齐国,胜负还未可知 。万一楚军被齐军打败,不仅昭阳自己可能殉职丢爵,楚国的声誉也可能受损 。如此一来,昭阳攻打齐国之举,岂不成了“画蛇添足”?
昭阳认为陈说得有道理,于是放弃攻打齐国,撤军回楚国 。
不得不承认,陈用“画蛇添足”的故事游说昭阳放弃攻打齐国,撤军会楚国的做法,不仅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也很有说服力 。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画蛇添足”的故事之所以能够说服昭阳,关键的真相是,陈轸看准了昭阳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于是他就用“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诉昭阳,攻打齐国无法给他加官进爵带来任何好处 。
而昭阳接受了陈轸的游说,则说明昭阳确实如陈轸预料一样,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率军出征,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功劳簿添上一笔,从而获得高官厚禄 。如果得不到高官厚禄,或无法加官进爵,即便进军攻打齐国对自己的祖国(楚国)有利,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进军 。所以,在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的背后,本来是昭阳枉顾国家利用的个人利益算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