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在南北朝蓬勃发展 南北朝为什么宣扬佛教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南北朝佛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杜牧的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相信很多人都在上学时听过,由此我们知道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佛教非常兴旺,本来在南北朝时期,又何止仅南朝佛教兴盛,北朝信佛崇佛的也不在少数,现在传世的不少经典佛像,很多都出自当时的北朝 。那么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何会如此兴旺呢?
表面的真相是战乱
很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脑海中会想到两个字,那就是“战乱” 。的确,从东汉倒台以后,紧接着就是“三国演义”,然后是“两晋风云”,再接着是“五胡乱华”,而后是“小三国争霸”,这段时期内,中原大地最不缺的就是“战乱”,而老百姓最常见的就是“改朝换代” 。
因此当时的中华,从上到下似乎都有着一股戾气,因此新任统治者上位之后,他为了是百姓安心,就开始大力推广佛教,因为佛教是劝人向善的,是可以化解戾气的,是可以新的朝代安定团结的……所以很多人基于这个真相,都认为南北朝时期,之所以佛教昌盛,是因为常年的战乱伤了民心,所以统治者要借由佛教来为百姓“安抚心灵” 。
那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小编认为这种观点没有错,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真相,在这背后本来还有更深层次的真相 。
佛教进展简史
据《后汉书》记载,佛教首次传入中原,是因为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西方有金人显圣,于是就派人到天竺去请那边的僧人来中原做客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玄奘关系的都知道,皇帝打听这些事的目的往往不是求仙问道,而是为开疆扩土做准备)当使者带着西域僧人回来时,他们是用白马驮的行李 。
因此刘庄就以“白马”为名,为远方的客人建了一个“宾馆”,又因为当初接待国际友人的地方普通叫“鸿胪寺”,所以这个“宾馆”也被成为“白马寺”,而从此以后,沙门净地也就常以“寺”为后缀 。白马寺建好之后,虽然后续也有不少天竺的高僧前来布道,但是因为佛教刚来还有点水土不服,所以并没有进展起来 。
等到东汉末年,张角因为是搞封建迷信起的家,所以各路诸侯中除了信奉天师道的张鲁之外,其它人对于宗教都没有太多好感,袁绍攻打洛阳时,甚至还把白马寺给折腾成了废墟(不是有意,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白马寺由此荒废了一段时间,曹丕继位后曾重修洛阳,他顺手也把白马寺给重新修筑了起来 。
有了白马寺这个梧桐枝以后,西域又开始有僧人前来传道,但直到公元260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位皈依佛教的中原人士,他的本名叫朱士行,法名八戒(连读有惊喜) 。有了一就有了二,然后有了三就有了万万千,从此佛教开始正式在中原传播,到达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进展成了能和儒学,道教并列的学说 。
佛教在南北朝进展起来的隐线
通过佛教的进展小简史,相信大家对于佛教在古代上的进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咱们接下来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去,看佛教为什么能在南北朝大放光彩 。
咱们在上面一节中已经说了,佛教巅峰后才和儒学、道教三足鼎立,那么在佛教进展起来之前呢?熟悉古代,或者看过小编前面文章的朋友(《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不再信奉黄老之学,而开始推崇儒学,答案藏在3个字里》),
应该还记得,在董仲舒和汉武帝刘彻成为好朋友之前,中华大地上向来都是百花齐放 。
但是自从董仲舒给汉武帝刘彻献上“天人三策”之后,能为大汉皇帝“保驾护航”的儒学就开始大行其道,其它“杂学”因为会威胁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也都被“罢黜”了 。因为儒学给大汉刘氏一道名为“君权神授”的护身符,所以东、西两汉虽然也经历一些波折,但是还是坚韧坚挺了四百多年 。
中原人在“君权神授”的光环中,待了四百多年后,“君权至上”四个字已经刻入了骨髓,如果不是老刘家逼得太紧,老百姓有可能会继续忍下去 。但是随着董卓废立皇帝,大汉天子成了丧家之犬,等到曹魏篡汉之后,“君权神授”的光环已经显示电量不足,等到司马昭派人当街超度了正元帝曹髦以后,“君权神授”这个庇佑皇权的光环彻底没电关机了 。
这个光环的关机,不仅使皇权变得“亲民”,还使士大夫阶层已经信奉了400年的精神信仰也倒塌了,而曹丕继位之后,还曾通过“九品中正制”(任人唯爹)关闭了底层的上升之路,菜叶网,再加上东汉之后战乱不止……整个中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