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是指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景区所在地( 二 )

事件 。这一区域内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记录了这一历史 , 而且 , 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覆盖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 。
生态过程
三江并流区域中激动人心的生态过程是地质、气候和地形影响的共同结果 。首先 , 该区域的位置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区之内 , 结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基层 , 从火成岩到各种沉积岩(包括石灰石、砂岩和砾岩)等不一而同 。卓越的地貌范围:从峡谷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冰峰 , 这种大范围的地貌和该区域正好处于地壳构造板块的碰撞点有关 。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该区域是更新世时期的残遗种保护区并位于生物地理的会聚区(即:具有温和的气候和热带要素) , 为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 。除了地形多样性之外(具有6000米几乎垂直的陡坡降) , 季风气候影响着该区域绝大部份 , 从而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生态促进因素 , 允许各类古北区的温带生物群落良好发展 。
极度自然现象或是自然美以及审美价值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深而平行的峡谷体现了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点;而三条江的大截面正好处于该区域的边界之外 , 川峡是该区域的主要风景 。区域中随处可见高山 , 其中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和哈巴雪山构成了壮观的空中风景轮廓 。
闽咏卡冰川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海拔高度从卡瓦吉布山(6740米)下降到2700米 , 号称是北半球中在这种低纬度(28°北)下海拔下降最低的冰川 。
其它出色的风景地貌有:冰川岩溶(特别是怒江峡谷上方月亮山风景区内的月亮石)和阿尔卑斯式丹霞风化层"龟甲" 。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 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七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 , 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
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
三江并流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十富的地区之 , 这里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温带、寒带的多种气候和生物群落 , 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
这里有高等植物210余种 , 1200余属 , 6000种以上 , 仅占有中国0.4%的面积而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 。这里生存着哺乳动物173种 , 鸟类417种 , 爬行类59种 , 两栖类36种 , 淡水鱼76种 , 凤蝶类昆虫31种 , 而这些动物总数均达到中国总数的25%以上 。这在中国乃至北半球和全世界都是唯一的 。多采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江边文化
金沙江和澜沧江并流进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 , 孕育了数千年来的"江边文化" 。随着"走进三江并流"采访活动的深入 , "江村第一镇"之谜伴随采访人员的足迹逐步被揭开:金沙江上游的石鼓镇、澜沧江上游的叶枝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代表作 , 已成为"三江并流"区域和"茶马古道"上的亮点 。澜沧江流域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2000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 历史上叶枝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主要物资集散地 , 融合了傈僳、藏、纳西等9个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 有着傈僳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独树一帜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1923年 , 叶枝新洛村一位名叫哇忍波的傈僳族农民创造了一套傈僳族文字 , 国内专家曾认定 , 这是一种音节文字 , 是我国最后发明并得到认定的少数民族文字 。这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王氏土司衙署" , 境内集雪山冰川、杜鹃林海、原如森林、湖泊、瀑布、河流及众多野生保护动物为一体 , 这里还是雪封期由滇进藏的重要通道 。
石鼓镇为著名的长江第一湾所在地 , 是茶马古道的要津和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交通枢纽 , 是金沙江上游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 。这里1977年建立了红军渡江纪念碑 , 1999年又配套修建了以"金沙水暖"为主题的红军渡江雕塑 。1983年 , 纪念碑和博物馆被列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 , 石鼓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