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灭亡 普鲁士是如何兴起的

1866年 , 萨多瓦之战使得普鲁士成功的取代了奥地利成为了统治德意志各个邦国的霸主 , 并同时向当时的世界展示出利用铁路运兵和依靠电报维持长卡通讯在战争中的主要性 , 同时也证明了后装线膛枪的威力要加强大 , 远远超过传统上的前装线膛枪 。
1、普奥之间的矛盾拿破仑战争时代结束后的50多年里 , 欧洲各国为确立自己国家人民和疆土的同一性而各自努力奋斗 , 众多的小城邦和小王国纷纷寻求彼此的联合以取得政治上的保护和经济上的进展 , 普遍来说 , 这些邦国的统一和联合都是以自身的种族和语言当作划分标准的 。
经过长时期的混战 , 普鲁士与奥地利逐渐成为17世纪以来两大重要竞争对手 , 他们为争夺德意志各邦国的统治权纷争不断 , 尽管两国曾一度联手共同对抗拿破仑 , 但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彻底失败后 , 两国就再度回到了敌对状态 。普鲁士试图将所有说德语的邦国全部收归自己的统治之下 , 而奥地利则希翼建立一个包括说德语、匈牙利语、斯拉夫语和意大利语等各邦国在内的相对松散的统一联邦 。
到了19世纪中期 , 奥地利已经拥有了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军队机构 , 拥有超过700门线膛炮 。这种大炮是当时欧洲最为先进的武器 , 无论在任何一种地形险峻的战场上都能拥有较高的命中率 。不过 , 奥地利尽管配备了如此先进的大炮 , 但士兵手中的武器却依旧是落后的前装线膛枪 , 奥地利统帅认为先进的后装线膛枪过于浪费子弹 , 弹药供应系统无法满足如此大的需求 , 更主要的是 , 奥地利人坚信步兵最好的作战方式是近距离的肉搏战 , 刺刀要比子弹有效得多 。
奥地利人越来越得意于自己的优势 , 而普鲁士人则在默默地扩充军事 , 并在步兵军团中配备了先进的后装线膛枪 , 这种步枪因其撞钟如针管一样细 , 故又称为“针管枪” , 子弹发射速度比前装线膛枪快5倍 。更主要的是 , 菜叶网 , 步兵可以采纳卧姿装填子弹 , 这比必须以站姿和跪姿装填子弹的前装线膛枪更节省时间
此外普鲁士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高级军队人才 , 他们采纳先进的铁路运输方式来运输军事和武器装备 , 将新近发明的电报系统综合地运用于军队情报系统 , 从而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 , 俾斯麦和普鲁士人已经做好了相当充分的备战 , 不过一切都悄无声息 , 丝毫不被人察觉 。
2、俾斯麦先发制人1864年 , 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率领大军入侵并轻而易举地制服了德意志邦国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 , 早先 , 奥地利曾宣布这两个邦国为自己管辖 , 于是向普鲁士提出和平解决此争端的请求 , 但却遭到拒绝 。1866年6月4日 , 奥地利正式向普鲁士宣战 , 由于当时的欧洲军队观察员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普鲁士军队力量的进展 , 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奥地利近百万大军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同样说德语的“兄弟”普鲁士 , 本来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 , 奥地利随时可以调动的军事惟独32万人而已 , 这个数字甚至比已经在战场上拉开阵势的普鲁士军事还要少几千人 。
截至战争打响之后的第二周 , 普鲁士军事统帅赫尔穆特?冯?毛奇率领军事先后制服了萨克斯、黑塞和汉诺威 , 随后毛奇继续向萨克森发动进攻 , 迫使2.5万萨克斯士兵向后撤军 , 直到20万奥地利士兵赶来援助 , 统领全军的是奥地利统帅路德维格?冯?贝内德克 , 双方几经周折后最后相遇 。
奥军统帅贝内德克决定移师克尼格雷茨 , 因为那里的地形对奥地利人的谨防非常有利 , 然而他们还未赶到目的地 , 普鲁士人就在位于布拉格东北65英里易北河附近的萨多瓦赶上了奥军 。7月3日清晨 , 贝内德克匆忙建起了一道7英里长的弧形谨防工事 。此时普鲁士的毛奇并没有急于展开进攻 , 他在等待比自己军事人数多出三分之一的第2集团军的到来 , 但是由于电报线路的中断 , 第2集团军并没有及时接到增援毛奇大军的命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