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针对上面提到的“大前端”技术架构 , 需要相应的“大前端”组织结构相对应 。
分类思路
- “大前端”是针对整个后端来说的 , 所以这一层是按照职能来分的
- 在“大前端”下面 , 是否仍然按照职能来分呢?比如IOS开发 , Android开发 , H5开发等等 。这种分法是可行的 , 然而收益不是很大 。这只是将一个个小部门“组合成”一个相对大的部门 , 融合度不是很高 。另外一种融合度更高的划分方法是在“大前端”下划分为“基础服务” , “业务开发”两个子部门 。
文章插图
- “基础服务”的主要职责是为整个“大前端”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 公共组件 , 周边设施等等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分为“架构”、“工具”、“组件”等小组
- “业务开发”的主要职责完成业务部门的需求 。根据业务发展情况 , 按照具体业务划分小组
职能管理
“大前端”是按照职能分的 , 跟后端相对应 , 是技术部下面的一个子部门 , 按照职能管理方式进行统一管理 。
敏捷管理:
- “大前端”内部 , 主要还是按照业务分组的 , 并且由于BFF的引入 , “大前端”内部可以形成开发的闭环 , 可以考虑引入敏捷管理 。
- 要实行敏捷管理 , 需要产品和测试的支持 。根据业务 , 将相关的产品、设计、测试、开发(“大前端”)组成虚拟团队 。
瀑布模型
职能型组织 , 采用瀑布模型的开发流程是合适的 。产品部 , 技术部 , 测试部一般跟产品开发相关度比较大 , 按照瀑布模型联系起来 。这里考虑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 , “大前端”可以独立完成开发闭环 , 虽然BFF层的数据是Mock的 。
另外 , 大前端版本的开发要求领先后端一个版本以上 , 这样也方便对于后端服务的测试 。简单讲 , 就是将通常的“后端功能推动型”改为“大前端产品拉动型”
- 产品PRD -》交互/UI设计 -》大前端开发 -》大前端测试 -》大前端内部发布
- 后端服务开发 -》后端测试 -》对接大前端合适版本(主要是BFF的工作 , Mock数据改为从后端服务取数据) -》预发环境验证 -》产品上线
产品 , 测试 , 大前端可以考虑合作 , 按照敏捷模型进行开发 。目的是打破部门墙 , 加强沟通;以业务开发为共同目标 , 形成合力 。
- 开发周期为4周 , 按照1周预研、2周开发测试、1周重构的比例进行分配 。
- 1周预研:这周的主要任务是产品、测试、开发进行充分沟通 , 对这一期的业务目标达成共识 。
产品的主要工作是讲解需求、原型、设计 , 进行场景化的描述 , 定出优先级 , 确保团队成员对本期业务有正确的理解 。
测试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测试用例编写 , 用例评审 , 最终通过相应工具 , 将测试用例数据在BFF层形成可执行的Mock数据 。
开发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技术预研 , 技术选型 , 技术设计 , 任务划分 , 工作评估等等 。完成“计划会议”所要求的内容 , 将开发任务分配到人 。
推荐阅读
- 被世界公认的三大天才 历史上的天才都有哪些
- 聊聊虚拟内存
- 电脑内存容量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 Redis命令大全,满足你的日常工作,看这一篇就够了
- 崂山红茶的功效与作用,青岛崂山大田茶开采
- 黑客大神教你:Weblogic相关漏洞复现
- 大话西游插曲都有哪些
- 原著潘金莲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 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是哪一天?
- 鲜芡实的吃法大全
- 凉拌尖椒的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