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文来?


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文来?

文章插图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走进内容推荐时代:写给内容行业从业者的推荐分发入门书》 。
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文来?

文章插图
 
也许,你生活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场景:
在上下班拥挤的地铁中,打开头条、抖音、微博等平台,查看新闻或者八卦;午休的时间,拿出淘宝,为家里添置新的收纳盒;周末打开美团和大众点评,去搜寻周末好去处……
如果说,你的这些行为有什么共通点,那一定是会在搜寻到你想要的信息同时,被平台额外推送N多相关信息 。
比如,你如果在淘宝搜索界面里输入了「晨光签字笔」等字样,那么你将搜到的相信除了「晨光签字笔」,还会有「三菱签字笔」「百乐钢笔」等相关文具 。
而,你若是在接下来的几日内,再次打开淘宝,那么推荐给你的物品又会延伸到文具盒、贴纸、笔记本、涂改液、收纳盒等等 。
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设定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
喜的是能够通过一本书,找到10余本与它主题类似的书,完成一次主题阅读,忧的是内心稍微不坚定,购物车、书架、收藏夹里便会被各种不必要的信息占据,以至于找不到你需要的信息 。
那么,这些纷繁复杂又引人入胜的内容,又是如何推到用户手机里的?有志于从事自媒体的你,又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则,让你的创作被更多的人看到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走进内容推荐时代:写给内容行业从业者的推荐分发入门书》吧~
01.推荐的起点:断物识人尽管推荐系统中应用到了各种高深的算法、架构,但是其基础原理是朴素的:更好地了解推荐的内容,更好地把内容推荐给想要看到的人,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内容与人之间的对接 。
因此,一个平台若是想要把内容推荐给人,首先便要充分理解这份待推荐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因为,如果连推荐内容的特点都说不明白,那就妄论推荐效果了 。
如你所熟悉的一样,推荐的算法同样是「贴标签」 。
比如,你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算法工程师,你现在想要把他介绍给你的朋友,那么,对于程序员,你往往会说,这是xx,和你一样,是一个算法工程师,负责balabala;如果是对你的球友,你可能会说,这是xx,篮球打得特别好,我大学校队的;如果是你父母,你可能会说,这是xx,我大学最好的朋友,等等 。
换言之,便是你会在介绍这个人的时候,结合介绍人的身份,给他安一个标签,而为了去说明这个标签,你往往会在介绍了这个人是xx后,辅以量化的信息,来帮助别人更好地了解它 。
但是,这个人只有上述描述的特点吗?也许不是的 。
比如,他可能又高又帅,可能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可能热衷于慈善,刚捐了10000元给希望工程,但是,你却只选择了他与受众关系最密切的标签,并没有告诉球友说,他和他老婆夫妻恩爱,毕竟,这与你把他介绍给你球友的目的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
由此可见,标签是我们对一个东西高度抽象后的理解,它并不能够代表一个人生活的全部,但能够帮助我们在一瞬间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与对方建立起联系 。
同理,识人也是如此 。
【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文来?】你除非是某某平台的重度用户,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平台上,平台才有机会收集到你更多的信息,来为你进行画像 。
因为,仅仅凭借着一两次的信息搜集,再厉害的平台很难知道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你的需要,为你推荐内容 。
而后,完成了断物识人后,平台便会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逻辑,来为用户做推荐了 。
以内容推荐为例,其用于相似度计算的常见因素有:作者层面的相似性(基于订阅和偏好关系)、内容层面的相似性(如,关键词、话题、类目、标签等等) 。
如何利用自媒体平台的「推荐机制」,写出叫好又叫座的爆文来?

文章插图
 
于是,你常常会发现,一旦点开了某个创作者的信息,或是主动搜索了某个关键词,那么便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收到许多高关联性的推荐 。
02.内容推荐的3个问题了解了内容都是如何一步步被推荐到你的手机里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内容推荐存在的3个问题:推荐重复、推荐密集、时空限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