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流量爆炸性增长的时代 。4K/8K、VR/AR轮番上阵,5G、WiFi-6加速普及,对整个通信承载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带宽压力 。
想要应对这样的压力,目前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整个网络全面光纤化,建设大一统的全光网络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全光网络,也称全光网,英文名是All-Optical Network,AON 。这是一种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的网络,中间不需要进行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 。
打个比方:
传统电网络,也就是铜线网线连接的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公共汽车交通网,存在时间长,分布广泛 。
而光网络,采用的是光纤传输,速率更快,带宽更高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地铁交通网 。
所谓“全光网”,就是把整个公交系统,全部替换成地铁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怎么样?是不是看上去超赞?
然鹅,这么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 。
按行业大佬们的规划,全光网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骨干和传输光纤化;第二阶段,接入网光纤化;第三阶段,传输节点引入光交换,即引入ROADM和OXC 。
哎哟,本文的主角——ROADM,出现了嘛 。别急,先晾在这,我们继续往下说 。
第一阶段的骨干和传输光纤化,很容易理解,就是把网络骨干线路的路由器、交换机全部换成光通信设备,引入WDM(波分复用)/OTN(光传送网),把铜缆网线全部换成光纤 。
第二阶段的接入网光纤化,更简单,就是使用PON(无源光网络)系统,把家里的ADSL网线(电话线)上网,全部换成光纤宽带接入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TTx(例如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入户),也称接入网的“光进铜退” 。
第三阶段,传输节点引入光交换(ROADM和OXC) 。这一阶段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重要性不亚于前两个阶段 。它是我们今天文章讨论的重点 。
大家应该知道,光纤通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一站到底” 。
光纤作为一根“玻璃管道”,里面传输的是光信号,很难附加信号和提取信号 。一条光线路,通常只能从起点站上车,到终点站才能下车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光纤的特点:“一站到底”
相比之下,铜线网线里传输的是电信号,电信号的“上下车”要方便得多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电信号的特点:容易交换,容易“上下车”
为了能容纳更多“乘客”,光纤通信引入了WDM波分复用技术,将不同波长的光,塞在一根光纤里,然后进行传输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是最常见的光层组网技术,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点到点的线路系统 。
那么问题来了,城市交通(通信网络)是复杂的多节点网络,有很多的车站,如果地铁只支持点到点的传输,那么中间车站的乘客怎么办呢?下了地铁再换乘公交吗?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地铁:速度快,但是站点死板 公交:速度慢,但是站点灵活
如果采用“地铁换乘公交”的方式,既增加了复杂度,也形成了速率和带宽瓶颈 。
于是,我们就会想到,可以建设更多的地铁换乘站,让乘客实现中间站点上下车,以及地铁线路之间的无缝换乘 。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所有站点改造成“地铁换乘站”
而咱们今天要说的ROADM技术,就是“地铁换乘站”的专有技术 。
ROADM,可以念做“肉德姆”,英文全称比较长,也比较烧脑,是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
介绍ROADM之前,我们先看看FOADM 。FOADM是Fixed OADM,固定式光分叉复用器 。它比ROADM更早出现,目的是一样的,为了实现乘客的上车、下车 。
FOADM分为串型和并型 。下图是并型的简单原理示意图: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文章插图
FOADM(并型)结构示意图
很容易看懂,首先使用DEMUX(分波器)将所有波长解复用(拆分开),之后根据需要,将某些波长直接穿通,同时,将特定波长下路至本地(下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