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涨知识:不可不知的94种经典紫砂壶型( 二 )


与倒把西施壶相比 , 截盖换成了卡盖 , 壶嘴从直筒嘴换成了一弯嘴 。 壶体也从近圆改成了半圆 。
5、一粒珠

准确地说应该叫两粒珠 , 但现在已经约定俗称 。 与倒把西施相比 , 圆的整体完成度更高 , 采用了正把和三弯嘴 。 造型珠圆玉润 , 赏心夺目 。
壶身一大珠 , 壶钮一小珠 , 如同“母子珠”细腻精致 , 惹人喜爱 。
6、美人肩

美人肩的造型也是清中末时期创作的 , 其造型比一粒珠更加立体 。 以椭圆替代了正圆 , 嘴把继续沿用三弯嘴和正把 , 用明接代替了暗接 。
美人肩如古代女子端庄典雅 , 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 , 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 。 造型饱满 , 大方得体 , 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 , 壶盖与壶身合为一体 , 没有空隙 。
7、莲子

莲子壶是掇只系列的起源 。 最早的莲子壶型 , 在清雍正年间或更早就已经有莲子壶器形的存在 。
莲子壶与掇只器型相比少了加底 , 多了把尾的飞 。 初始的莲子器形 , 一圆叠一圆 , 从小到大 , 一而再再而三 , 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 。
8、掇只壶
【经典|涨知识:不可不知的94种经典紫砂壶型】
掇只又称为得子 , 为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创制 。 其造型简洁大方 , 整器莹润饱满、浑朴典雅 , 以简练的线条来体现其内蕴 , 昂扬挺拔 , 气韵夺人 。
《宜兴县志》把邵大亨所做的掇只壶 , 记载为千金之壶 , 可见当时对邵大亨掇只壶的认可程度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经我数十年的揣摹 , 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 , 堪称集砂艺大成 , 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
所以掇只壶也可看做是光素器的代表 , 紫砂光器的形象代言人 。
9、大亨掇球

掇球壶如其名 , 掇 , 有拾取、叠加之意 。 掇球 , 便是三球相叠的造型特色 , 壶钮、壶盖、壶身均为球状 , 三球相叠 , 周正圆融 , 这便是掇球之典范 。
大亨掇球与掇只相比 , 壶钮、壶盖、壶体改成了正圆的局部 , 从而显得更加挺拔 , 通常容量也较掇只壶更大 。
10、寿珍掇球

陈寿珍也是一代名家 , 对紫砂壶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 他在大亨掇球的基础上做了明显的改变 。
寿珍掇球壶盖更圆更饱满 , 壶颈加高 , 更接近球的感觉 。 壶腹上移 , 壶肩则比较平缓 , 壶身更显挺秀 , 壶嘴则要更长一点 。
11、仿鼓壶

仿鼓也称为仿古 , 现在已约定俗称为仿古 。 其以器型简练 , 造型稳重 , 神韵古朴而受到壶友们的喜爱 。
仿鼓壶的壶钮略扁 , 用顾景舟大师的观点来说 , 任何一把仿鼓壶 , 把盖子反过来放到平面上 , 都是可以立得住 。 壶盖微微隆起 , 有天地线 , 上面的线条要略宽于下面的线条 , 身筒略扁、腹部鼓、颈部高 , 一弯流 , 耳把 。
大亨的仿鼓造型稳重 , 浑厚大气 , 整体线条流畅 , 收展有度 , 隐约中含有一种柔美 , 壶体饱满而不显臃肿 , 灵动而不失丰腴 , 线条富有张力 。
12、虚扁壶

紫砂器最早见于明代时大彬款制作的调砂壶“虚扁” , 其后名家均有制作 , 此类器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扁” 。
早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700年) 。 陇县曾出土高20cm , 宽20cm的铜扁壶 , 作酒器用 。 春秋之后 , 宋元明清历代均有扁壶的制作 , 但是材质从金属逐步地转变为紫砂器 。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很难的器型 , 行话“造型扁一分 , 成型难一分” , 从围身筒成筒型 , 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 , 力要匀 , 扁又不能塌 , 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
13、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 。 包 , 取其可包藏物也 。 颐:葫芦 , 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 , 即匏瓜 。
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 。 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 , 举匏尊以相属 。
上述是与匏尊相关联的名称 , 其实匏尊壶也可以是看做是掇只壶的变种 , 也是紫砂壶的经典器型 。
14、思亭壶

思亭在壶型中属于梨形壶 , 只因此壶为清代陆思亭所做 , 并落款思亭 , 所以称为思亭壶 。
早期的思亭壶 , 壶嘴曲度较小 , 流口简练 , 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 , 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 , 风格柔美 , 曲线明显 , 流口较尖 , 署款则各式皆备 , 有竹刀写刻 , 也有钢刀双钩刻 , 罕见钤印者 。


推荐阅读